EMBA

EMBA

网聚EMBA的力量
切换项目
登录后,EMBAhope更懂你,内容更有趣
发布头条
分享独家资讯
发布问答
有问题就有答案

苏世民:做难而正确的事,是我赚钱的秘诀 | EMBA进阶学习

EMBAhope

2021-11-11 05:40:16

+关注
每当有人问我如何成功时,我的答案基本都是一样的:我看到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然后竭尽全力去抓住了它。

来源:笔记侠

责编 | 笔记达人001

1985年,黑石公司的启动资金仅为40万美元,而到2019年,公司已经成长为一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的公司,年均增长率达50%左右。

黑石今天的业务规模令人难以置信,赢得了几乎所有投资黑石资产类别的主要机构投资者的信心和信任。

至今,我经历了漫长的人生之旅,这段曲折离奇、斑斓多姿的旅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连我自己都不曾预想。

每当有人问我如何成功时,我的答案基本都是一样的:我看到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然后竭尽全力去抓住了它。

我只喜欢做大事,不喜欢分散精力,我喜欢抓住巨大的机会,把它们变为现实。

一、创业维艰,必须通过三项测试

创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时机。

创业太早,客户还没准备好。创业太晚,竞争对手又太多。

1985年秋,我们在创立黑石时有主要利好因素。

我们信心满满,以为我们的声誉、经验和数百封信可以带来大量业务。但几周过去了,仍然一无所获。

我每天都环顾四周,看着我们租来的办公室,感觉好像在盯着一个沙漏,时间和金钱在慢慢流逝,生意却一笔也没有。

不久前,客户还争先恐后地找我们。但自从我们自立门户后,再没有人在意我们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担心我们只是另一个失败的初创公司。

1986年的初夏,公司经营的第9个月,我们的收入可以支付租金和其他基本费用,但这只能基本维持公司运转。

我觉得自己各个方面都失败了,自怨自艾的情绪将我淹没。

华尔街的人最喜欢幸灾乐祸,他们最大的爱好是观赏他人的失败。我们曾经在雷曼兄弟大权在握,对创业成功深信不疑,我们的失败会让很多人感到高兴。

我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不能失败,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成功的方法。

我体悟到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无论我们之前取得了什么成就,现在,我们都是一家初创企业。

我已经深深体会到创业维艰,而我尚未体验到的是,所有烦琐庞杂的工作,我用铅笔和滑尺建立自己的金融模型所耗费的职业生涯,我从同事那里学到的所有与金融有关的知识和技能,都即将显现其宝贵价值。

我开始在投行工作,后来自己做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问题越难,竞争就越有限。如果问题很简单,那么愿意帮忙解决的人总会多。但如果问题很棘手,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可以解决此类问题的人非常罕见。

有难题的人会找你,出大价钱让你解决问题。问题越困难,解决方案越少,你的建议就越有价值。为人人避之不及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才是竞争最小、机会最大的领域。

为人所不为,为人所不能,以此建立自己的声誉。对于试图寻求突破的企业家来说,解决困难问题将成为自我证明的最佳方式。

后来,我亲自上场做了一个不简单的任务,解决了别人难以解决的难题,对我们来说,这项任务是一个突破。

这是我们咨询业务的第一笔大额费用,也奠定了黑石“并购专家”的名声。

如果你想创业,就必须通过三项基本测试:

第一,你的设想必须足够宏大,足以值得你全身心投入。确保自己的创意有潜力发展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企业;

第二,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当人们看到你提供的东西时,他们应该对自己说:“我的天哪,我需要这个。我一直在等待这个东西,真的很吸引我。”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没有让人喜出望外、拍案叫绝,你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第三,时机必须是正确的。这个世界其实不喜欢开拓者,所以如果进入市场太早,失败的风险就会很高。你所瞄准的市场应该有足够的发展势头,这样才能帮助你取得成功。

如果你通过这三项测试,那么你将拥有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企业。这个企业可以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也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进入市场。然后,你必须做好准备,迎接痛苦。

没有创业者会设想到未来的痛苦,也没有人想要痛苦,但现实就是,新事物的诞生必然伴随着阵痛,这是不可避免的。

真正的企业,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

二、选择业务方向:为人所不为,为人所不能

通过观察父亲经营小店的做法和得失,以及凭借后来为很多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咨询建议的经验,我得出了关于创业的重要结论:创立和运营小企业的难度和大企业相差无几。一个企业的创立,无论规模大小,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你会质受相同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筹集资金并找到合适人才,难度也同样大。

在同样的困难和压力面前,要确保创业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全身心的投入。

因此,如果你要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一个公司,就应该选择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

从创业一开始,我们就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的金融机构,可以经受数次所有者和领导层更替的考验。

我们不想成为一家典型的华尔街集团:成立公司、赚钱、失败、继续前进。我们希望与业内最伟大的品牌并驾齐驱。

我们最了解的是并购业务。当时,并购仍然是大型投行的重要业务领域。在这一领域,我们既有非凡的业绩,又享有很好的声誉。

并购需要人力和智力资本,但不需要资金,这个业务在给我们带来收入的同时,还能让我们有时间研究可能从事的其他服务。

我唯一担心的是并购存在周期性,仅凭这一个业务未必能维系我们的生计。如果经济萧条,我们的业务也会随之衰微。

但我们相信市场对新型精品咨询公司服务的需求会与日俱增。

我们最终还是希望获得稳定的收人来源,而并购是个很好的起点。然而,要建立一个稳定持久的机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当我们构思设计时,我们不断讨论到一条潜在的业务线:杠杆收购(LBO)。在雷曼兄弟,我曾为世界上最大的两家杠杆收购公司KKR和福斯特曼-利特尔公司提供过咨询服务。

关于他们的业务,有三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无论经济环境如何,杠杆收购都可以从经常性费用和投资利润中收集资产、赚取收入;

第二,你可以真正改善所收购的公司;

第三,你可以赚大钱。

典型的杠杆收购是这样的:

一个投资者决定收购一家公司,部分资金自付,类似于购房的首付款,剩余的资金进行借款,即加杠杆。

如果被收购的公司是上市公司,收购后,公司就会退市,其股份也会私有化,变为私募股权。

公司通过自己的现金流支付其债务利息,而为了公司发展,投资者会改善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投资者收取管理费,在投资最终变现时,获得部分利润。

投资者所采取的运营改进措施包括:提高制造、能源利用和采购效率,新产品线投产,新市场拓展,技术升级以及公司管理团队的领导水平提升。

几年之后,如果这些努力能够获得成功,公司就会取得长足发展,投资者可以以高于收购价格的定价将公司出售,或者可能再次使公司上市,从而获得原始股权投资的利润。

这就是杠杆收购的基本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可以衍生很多变化,但基础不会变化。

所有投资的关键,都是充分使用手中的一切工具。

我喜欢杠杆收购的概念,因为这种操作提供的工具比任何其他形式的投资都多。

首先寻找合适的收购资产标的,与标的所有者签署保密协议,并获得关于拟收购企业的更多详细信息,完成尽职调査。

接下来,与投行银行家研究资本结构,以确保在经济环境转向不利的情况下,保持财务灵活性,进行投资,获得盈利,之后是选择自己信赖的经验丰富的高管来改善所收购企业的运营。

如果一切顺利,在出售企业时,前期投入的债务会提高股本价值的回报率。

这种投资比股票投资要困难得多,需要常年付出、出色管理、努力工作、持之以恒,还需要老练的专家团队。

但如果能一次又一次成功地进行杠杆收购,就可以获得极为可观的回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与并购不同,杠杆收购并不需要不断涌现的新客户。

如果我们能够说服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基金,锁定10年,我们就有10年的时间来赚取管理费,并不断改善我们收购的公司,为投资者和我们自身带来巨大的利润。

即使经济衰退,我们也可以幸存下来,如果幸运的话,甚至还会发现更多的机会,因为恐慌的人会以低价出售他们的优质资产。

从公司来看,他们有机会出手自己不想持有的业务,而买家又可以改善这些业务的运营。

要成为真正的并购专家,我们必须掌握这个充满活力的新金融领域。但是我和彼得认为,更大的机会就是自己成为投资者。

作为并购银行家,我们只能通过提供服务收取服务费,而作为投资者,我们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在金融收益中的占比。

在私募股权企业里,有限合伙人(LP)把资金委托给普通合伙人(GP),普通合伙人(GP)代表有限合伙人(LP)进行投资的识别、执行和管理。

普通合伙人也投入自己的资本,结合有限合伙人资金进行投资业务,一般获得的也是双重收益。他们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以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为基础),也会从每一次成功投资中获得一部分利润,即“附带权益”。

私募股权业务模式对企业家的吸引力在于,开展私募业务所需的员工数量要远远低于纯粹的服务业。

对服务业而言,服务人员的数量需要不断增加,才能接听电话和开展工作。而在私募股权业务中,同样的一小群人就可以筹集更多资金、管理更大规模的投资,不需要额外招聘几百个人来做这件事。

与华尔街的大多数其他业务相比,私募股权公司的结构更简单,财务回报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但要在私募领域取得成功,就需要掌握相关技能并了解一定的信息。

我相信在这两个方面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优势,将来一定可以获得更多收益。

我们商讨如何开展业务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的方式,就是不断追问自己一个开放性问题:为什么不呢?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人,在一个绝佳的投资类业务中大展身手,那么为什么不呢?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的优势、人脉和资源来使这项业务取得成功,那么为什么不呢?

我们认为,其他公司的自我定位过于狭窄,进而限制了它们的创新能力。

它们是咨询公司、投资公司、信贷公司或房地产公司。总而言之,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公司,它们都在追求金融机会。

我们需要“10分人才中的10分人才”来运营这些新业务。

我们两个人都有多年的阅人经验,可以判断出哪些人是10分人才。

得8分的人是任务执行者,得9分的人非常擅长执行和制订一流策略。如果公司都是9分人才,就可以获得成功。但10分人才,无须得到指令,就能主动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将业务推向新的方向。10分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我们的设想是,一旦我们的业务开展起来,10分人才就会主动加入我们,提出想法,要求我们提供投资和机构支持。

我们会拿出一半的资金,让他们担任合伙人,为他们提供机会,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我们会培养他们,也在此过程中向他们学习。有了这些聪明能干的10分人才加入公司,我们将获得更多的信息,业务会发展得更好,他们会帮助我们寻找到超出我们想象的机会。

这些人才将扩大和丰富公司的知识库,我们则要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把这些丰富的数据转变为重大决策。

我们需要打造公司文化,以吸引这些10分人才,而这一文化必然包含某些既对立又统一的内涵。

我们要具备规模优势,但必须保留一个小公司的灵魂,让员工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要成为纪律严明的顾问和投资者,但又要反对官僚主义,在接近新想法时,不要忘记自问“为什么不呢”。

最重要的是,即使日常的创业事务缠身,我们也要保留自己的创新能力。

如果我们能够吸引合适的人才,打造正确的文化,在三个业务板块(并购、杠杆收购投资和新的业务线)中立足,我们就能获得更多信息,为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贷款人和我们自己创造真正的价值。

三、保持开放思维,抓紧罕见机会

1986年秋,公司成立快一周年了,我们认为是时候开始筹集我们的第一个并购基金了。

我们需要说服投资者,让我们用他们的钱进行并购,对并购企业进行完善,然后卖出。

几年后,我们会把他们的本金和巨额利润一并还给他们。

这是我们的商业计划的第二步:从提供咨询和交易服务到更复杂的投资业务,我们希望投资更具持久性和营利性。

我们都没有经营管理过这样的基金,更不用说为这样的基金筹资了。我认为首只基金应该募集1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首次募股基金。

初入职场,我就像其他大多数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一样:我相信成功是一条直线。

作为婴儿潮的一代,我在成长过程中,看到的只是发展和机遇。成功似乎是必然的。

但是,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经济起伏后,我逐渐明白,成功就是充分利用你无法预测的那些罕见的机会,但抓住这样机会的前提是你必须时刻保持开放的思维、高度的警觉和严阵以待的姿态,并愿意接受重大变革。

投资者对杠杆收购交易的需求正在上升,但供应量有限,能够执行这些交易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对我们拥有特定技能的创业者而言,目前的情况可谓万事俱备。我们一向领先于传统思维,现在,如果再不大胆出击,我们就会错失良机,其他公司就会捷足先登,吸引急切希望进行买断交易的资金。

到时我们真的会追悔莫及。

为了取得成功,你必须有勇气打破边界,进军自己无权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如果失败了,你就摇摇头,承认失误和不足,然后从自己的愚蠢中吸取教训。

仅仅凭借锲而不舍的意志力,你就可以让世界筋疲力尽,做出让步,把你想要的东西给你。

作为营销人员,我学到,仅靠一次推销是不行的。你对事物存在信念,但并不能保证其他人也这样。你必须一遍又一遍地推销你的愿景。大多数人不喜欢改变,你必须用你的论点和个人魅力压倒他们。

如果你相信你推销的东西,对方却拒绝,你应该假设他们并没有完全理解,所以你要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我的搭档认为我的特质之一就是“总是设定高远且不断增长的目标,以至于目标达成时,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对方肯定的回答”。

在第一期募资金额接近8亿美元的时候,我们把所有的潜在客户几乎都拜访了一遍。我希望募集到10亿美元。但自从我们发出最初的募集备忘录到现在,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这一年,接二连三地经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件。我们经历了遭人拒绝、悲观失望和心如死灰,最终,我们还是顽强地挺了过来。

金融界有一种说法:时间会对所有交易产生负面影响。等待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棘手事件。

我讨厌拖泥带水,喜欢速战速决。即使任务不紧急,我也希望尽快完成任务,以避免因为延迟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在创立基金这个问题上,我沿袭了我的一贯作风。

到1987年9月,股市创下历史新高,如果股市转向,投资人承诺给我们的资金就有可能被套牢,这是我们不想面对的。

于是,我们决定尽快关闭基金。而此时,急需做的就是要尽快明确关闭基金的法律细节,由各投资人签署协议文件。

紧张忙碌的程度可想而知,但是我们拼尽全力,终于在10月15日星期四之前把所有的协议都签字盖章完毕。过完周末,我在10月19日星期一早上到达办公室,我们的基金关闭了,投资的钱都拿到了。

那一天,道琼斯指数下跌了508点,这是股市历史上最大的单日跌幅,比引发大萧条的那次暴跌更为严重。

如果再拖延一两天的时间来关闭基金,我们就会陷人黑色星期一的股市下跌期,投资人的钱可能已经没了,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之东流。

我们的紧迫感和高效率拯救了自己。

此后,我们准备开始投资了。

四、创造完美流程,做正确的决策

在埃德科姆事件(笔记侠注:一次失败的杠杆收购项目,因为分析存在缺陷,产生了巨大的损失,被投资人劈头盖脸地训斥,唯一的决策者正是苏世民本人)发生后,我对自己发誓,这样的事情以后永远都不能再发生在我身上。

我们审查了公司的决策机制。

虽然我们拥有创业者坚忍不拔的精神,有动力、有抱负、有技能、有职业道德,但是我们依然没有把黑石打造成为一个伟大的组织。

对任何组织而言,失败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企业绝对不能掩饰自己的失败,而是要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以此学习新的决策规则。失败可能是巨大的礼物,它就像催化剂可以改变一个组织的发展进程,造就组织未来的成功。

埃德科姆交易的失败表明,改变必须从我开始——我对潜在交易机会的评估和投资方式必须做出调整。

我陷入了许多组织常见的陷阱:

当员工希望公司接受自己的提案时,他们往往会向位高权重的领导汇报。如果领导认为提案不好,就会拒绝他们。不管提案是不是真的不行,员工都只能垂头丧气地离开领导办公室。

几周后,员工带着完善后的提案再来汇报,又遭拒绝。离开领导办公室时,他们的脚步更沉重了,心情更加郁闷。

第三次,他们咬紧了牙关,忍受着挫敷。

第四次,坐在办公桌那边的老板过意不去了。设计提案的员工并不差,只是没有那么好而已。但如果第四次的提案相对还可以,老板最终会选择批准,为的是让大家都开心。

因为我急于给年轻的新晋合伙人机会,让他完成埃德科姆交易,我把自己和公司都置于风险之中。我被一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新晋合伙人团队的一位分析师反对这笔交易,分析师认为交易肯定行不通。但这个合伙人让他不要把自己的怀疑意见告诉其他人。

我应该更加警惕自己的情绪,更加一丝不苟地对待事实。交易并不仅仅是数学计算的问题,其确实涉及很多需要考虑的客观标准。

在进行思考和判断的时候,我应该拿出充分的时间,心平气和地思考,而不是让两个人(当时有另外一位合伙人反对该项目)在我面前据理力争,而我只是坐在中间进行决策。

金融圈到处都是充满魅力的人。他们的演示材料做得漂亮,嘴皮子也非常利索,思路和语速快到让人跟不上,你必须要叫停这样的表演。

为了保护企业和组织,你需要打造决策体系,改善決策质量。决策系统不应再受制于一个人的能力、感受和弱点。企业需要摒弃“单人决策”的做法,审查并收紧企业流程,制定规则来剔除投资流程中的个人化因素。

我一直对“不要赔钱”有疯狂的执念,埃德科姆交易的溃败更加深了这一点。

我开始认识到投资应该像没有投球时限的篮球赛,只要手里有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一直不停地传球,直到确定可以得分的时候再出手。

其他球队可能会失去耐心,在三分球线外失去重心后,投出一些命中率低的球,就像我们的埃德科姆交易一样。

而黑石不一样,我们要继续传球,继续观察,直到把球传给站在篮筐正下方身高7英尺的中锋手中。

我们要执着而认真地分析每个潜在交易的各个不利因素,直到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再也不会让某个人总揽一切、独自批准协议。我们决定让所有高级合伙人参与投资讨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做出的正确决策比错误决策要多,但埃德科姆的收购表明我也不可能永不犯错。

我的同事们有数十年的经验,我们可以共同合作,一起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来评估投资的风险,提高交易审查的客观性。

接下来,黑石颁布规定:

任何提案都必须以书面备忘录的形式提交,备忘录必须完整翔实,并至少提前两天提供给参会人员,以便大家对其进行细致理性的评估。之所以要求至少提前两天,是因为这样研究备忘录的人可以有时间进行标注、发现漏洞、梳理相关问题。

我们还规定,除非有重大的后续发展,否则不得在会议上对备忘录进行任何补充。我们不希望开会的时候还有新增材料传来传去。

开会的时候,高级合伙人会坐在会议桌的一侧,而相关内部团队会在另一侧介绍交易的详情。在会议室周围列席的是各团队的初级成员,他们的任务是观摩、学习和提供意见。

此类讨论有两个基本规则。

第一,每个人都必须发言,以确保每个投资决策是由集体制定的;

第二,要把讨论重点放在潜在投资机会的缺点上。每个人都必须找到尚未解决的问题。

对负责推介的人来说,这种建设性质询的过程可能是一个挑战,但我们对质询过程进行了设计,保证质询只对事、不对人。

“只点评、不批评”的规则让我们摆脱了束缚,我们可以评判他人的提案,也无须担心这可能伤害他人的情感。

潜在投资机会的优点也应包括在内,但这不是早期投资委员会讨论的重点。

这个小组解剖会一旦结束,无论谁正在推进交易,现在都有一系列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

如果经济衰退,那么他们建议黑石收购的公司的业绩会如何变化?目标公司的利润会略有下降还是直线下降?如果目标公司被收购,那么其中最优秀的经理人是否会离职?我们是否已经充分考虑了竞争对手可能的反应?

提案团队会继续研究,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此过程中,他们可以改善提案,找到负面因素的管理方法,也可能会找到新的风险,发现此前可能没有见过的损失概率。

经过一轮完善后,公司会再次开会讨论。我们希望,到了第三轮的时候,这笔交易中不会再有任何令人不快的意外。

我还决定永远不只与任何潜在投资的主要合伙人交流。

如果有具体的问题,那么我会打电话给最初级的人,一个负责整理电子表格、对数据最熟悉的人。

如果在收购埃德科姆前,我能采取这种做法,我可能就会听到分析师对这一交易强烈的反对意见。

打破等级制度让我能够了解公司的初级人员,获得不同的解读。书面上的分析可能无法全面反映风险,因此我会亲自跟分析师交流,请他们从自己的角度给我介绍交易。

此时,他们的语调就可以说明问题——你能听出他们是喜欢这个交易,还是内心忐忑。

洞悉人的心理是我作为投资者的优势之一。

我不需要记住分析中的每个数字。我可以观察和聆听那些知道具体细节的人,通过他们的姿势或语调判断他们的感受。

为了排除投资流程中的个人因素和风险因素,我们还做出了最后一个调整,那就是鼓励群策群力、增强集体责任感。投资委员会的每个合伙人都要参与评估提议投资的风险因素。

以前,内部团队可以只说服职位最高的人,游说这个人批准交易,但现在这种方法行不通了。

出席会议的每个人都将承担最终决策的责任。我们一以贯之,以可预测的方式做出每一个决策。

随着黑石引入新业务、进军新市场,我们将同样的流程应用于所有投资决策中。每个人都参与讨论,针对风险进行充分而激烈的辩论,以达到系统性分解风险、理解风险的目的。

每次都是我们这些小团队,我们彼此了解,按照同样严格的标准审查每项投资。这种标准统一的投资方式已成为黑石风格的支柱。

人们在听到我的首要投资原则时,往往都会面露微笑。

我的原则就是:不—要—赔—钱!我从来都不理解这些假笑,因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为了反映这一基本理念,黑石创建了一个投资流程,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完善这一流程。

我们打造了一个极为可靠的风险评估框架。我们为公司内部的专业人士提供培训,教他们如何把每个投资机会提炼为两个或三个主要变量,这些变量将决定投资能否成功、能否创造价值。

在黑石,投资决策的核心在于程序严格、冷静稳健的风险评估。

这不仅是一个流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黑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投资委员会的概念在华尔街和其他行业中很常见。公司的少数高管邀请交易团队介绍新机会,而交易团队会以备忘录的形式梳理相关信息。

交易团队会努力向委员会推介这个潜在的投资机会,列出交易的种种好处,量化未来的赢利潜力。

如果委员会成员认为机会不错,就会批准交易,而做介绍的团队会如释重负,因为他们知道可以继续推进了。

但如果投资委员会没有批准,交易团队就会颇受打击,他们会垂头丧气地走出会议室,手里拿着备忘录,也许嘴里还念念有词。但在黑石不是这样。

我们打造的投资流程是为民主化的决策服务的,鼓励每个相关人士都进行思考和参与,包括交易团队和委员会成员。

没有“我们”和“他们”的划分,也无须通过一群长老的批准。

相反,大家都有一种集体责任感,会共同研究确定影响交易的关键因素,分析在各种情况下,这些因素会对投资的财务业绩造成什么影响。

每个参会人员,无论资历和职务如何,都要提出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

没有一个人或一群人在讨论中占主导地位,或手握批准权。

这是一项团队运动。每个人都必须针对变量进行辩论,商定一致,确定可能的结果范围。

在某些情况下,变量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则需要进行几轮严格而充分的辩论和讨论。

但是,如果参会人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我们不会继续向下进行。这一点非常微妙。

很多噪声和情绪往往会影响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上述方法既可以排除这些因素,又能消除个人风险,交易团队也不用承受压力,无须保证最终的结果是“正确”的。

有时投资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如果这种压力只是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就会给人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因为一笔不良投资可能拖垮一家公司、毁掉一个人的声誉。

黑石投资委员会的职责是发现交易、探讨交易,但没有批准权。

因为是否推进业务的决策是共同制定的,所以没有人会仅仅因为个人喜好而兜售一笔交易。

交易团队会为潜在交易付出艰辛的努力,搜集各种信息来源,进行详尽分析,但如果潜在交易没有达到绝佳的水平,那么我们也不会因为团队的辛苦而勉强批准交易。

如果投资有误,那么错在大家,我们都有解决问题的责任。但更常见的情况是投资决策是正确的,这时,我们就会共同分享收益。

我们的流程迫使每个人,无论其资历如何,都像公司的主人翁一样做事,仿佛有限合伙人的资本就是他们的个人资本。

由于这样的机制安排,每个人都有充分的动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次的交易评估也都变成一场现场教学。

例如,每个星期早上,所有的投资团队都会聚集在一起,讨论各自的交易及其背景,从早上8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

我们会讨论全球经济、政治、与投资者的对话、与媒体的交流,以及可能影响业务的任何问题。

然后,我们会分析一系列实时交易,分享我们参与全球各地不同活动时的见解和想法。

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我们鼓励有相关想法的人发言,无论他们的年龄大小、在公司的级别如何。

唯一重要的是他们思考的质量。

我们致力于透明、平等、理智、诚实,而直至今日,星期一早上的例会仍是公司文化价值最有力的证明。

总之,黑石成功的业绩记录足以证明公司决策流程的完善和科学。

黑石的文化比以往更强大完备、深入人心。

我们聘用的10分人才又聘用了其他10分人才,精英管理体制得以加强、完善和传承,黑石也因此成了世界上最知名、最受尊敬的金融公司之一。

但是,剥开公司的规模、增长和外部赞誉等这些表面的东西之后,当我看到黑石终身学习不息、永远追求卓越和不断奋勉创新的企业文化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时,我就知道黑石最好的时刻尚未来临。

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人大商学院EMBA立场

微信号:kyan2588(点击一键复制)
加微信好友,免费领取2022联考答案精准估分
推荐资料
答案已出!2022届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参考答案,快速估分尽快准备复试!
1.51M 下载 3288
快速估分,2022届管理类联考数学真题参考,快来对答案吧!
2.06M 下载 3143
2023届MBA提前面试一般四五月就会开始,MBA提面的申请资料要提前准备好。
730.84KB 下载 3035
新鲜出炉!2022届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解析,帮助你快速精准估分!
904.16KB 下载 2653
2023届MBA考研大战已打响,做好提前面试准备明年顺利上岸!
2.98M 下载 2638
答案来了!2022届管理类联考逻辑真题参考答案,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2.57M 下载 2588
2023届管理类联考早已打响,专硕君在这里为所有MBA人送上一份高效的学习方法。
0.00KB 下载 2002
全真命题,高频考点要点全包括,非常适合最后阶段自我评估与提升!
1.11M 下载 1644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 2021-2023 EMBAhope 粤ICP备1910472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49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