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动化成为工业4.0时代制造和仓库运营的新常态,顺应这波工业浪潮的机器人工业也掀起了更新换代的浪潮。在工业机器人的细分领域,相较于传统轨道和二维码AGV机器人,AMR(自主工业移动机器人)适应性更强、机动性更好。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首期学员王茂林同学就是AMR行业的典型企业——斯坦德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合伙人。
茂林说斯坦德公司一定要强调是做“移动机器人”,因为他们研发的机器人能自如地穿梭在各生产线间,载着大大小小的物料有序奔向目的地。同时,它们还能有效避开障碍物,保证各个运输线路的稳定通畅。“这是无人驾驶技术和调度系统”。
也恰好是在最近,大名鼎鼎的机器人制造商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Dynamics)推出了一款用于工业搬运的新型机器人Stretch,它最大的本领是能像人一样在任何地方移动箱子,这也是该公司推出的第一个能够真正用于物流领域的机器人。
实际上,工业物流行业的需求巨大,尤其需要新技术的迭代和创新,这几年机器人在工业物流领域的新应用在不断增长,但是突破性的技术、真正落地的应用仍然不多。这方面的原因,请看王茂林同学的精彩分享。
王茂林
斯坦德机器人合伙人
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首期班同学
文章重点:
第一,工厂仓库里的“滴滴”;
第二,初创企业的研发要投入足够大,也要有正向循环;
第三,茂林在两次创业中遇到的“坎儿”;
第四,创新是可以学习的,但是做到100分光靠学习是不行的,也需要天赋;
第五,在长江智造创业MBA的收获。
Q:为什么你要特地强调这个是移动机器人呢?
王茂林:提到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人们脑海当中第一个反应的是我们传统的机械臂。机械臂如果是人的手,那我们的移动机器人相当于人的腿,一个人是由腿、大脑、胳膊,还有眼睛一起协同工作,才能够真正解决我们工厂里边面临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
传统的机械臂它能解决的是什么呢?就是单个工位的自动化,比如说我夹取一个物料从A到B完成,那么我们机器人的眼睛是“机器视觉”,它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检测,很多人眼睛测不出来的,机器检测的准确率非常高。
移动机器人相当于人的腿,它解决的就是物流的问题。因为在工厂里边工艺和工艺之间它的生产节拍是不一样的,一定需要一些线边库存的装置来解决工艺和工艺之间物料流通的问题,移动机器人的价值就在这边的。
一般有很多年经验的老师傅基本上不会把自动化挂在嘴边,他一般挂在嘴边的是两个词:
第一个,工艺。比如说我们现在说的芯片制造,5纳米工艺、7纳米工艺,提高工艺对工厂效益的提升绝对不是替换几个人就能够解决的。
第二个,物流。物流是什么?物流就是把工艺和工艺连接起来。
移动机器人解决的是物流的柔性化和智能化的问题,未来不光是潜力还是市场空间都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非常看好这个方向,也愿意来投入更多的研发、更多的市场推广,帮助我们的国内制造企业,尤其像3C、光伏、半导体等行业,我们有太多的事情去做了。
Q:机器人解决了人在工厂里走来走去的问题吗?
王茂林:表面上来讲是这样的,就是把人给替代掉了,这个东西叫做物流的自动化。物流的自动化之后还有两个“化”,一个是“智能化”,为什么叫智能化?因为人需要管理,管理是需要成本的,而机器不需要管理,机器没有什么管理成本。那么作为我的移动机器人来讲,利用无人驾驶的技术,可以实时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可以在不同的位置收集不同的工艺的信息,上传到云端进行数据的处理就能够灵活地调整不管是生产节拍还是供应链的输送程度来保证协同,这是“智能化”。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调度系统已经具备了类似于顺风车、快车、专车的这些功能。
Q:这个相当于工厂里的滴滴?
王茂林:对,几十台机器人在工厂里边,你发现它非常忙碌,有的到这儿,有的到那儿,非常快,但实际上它们都是非常有逻辑的,这就是智能化。
Q:为什么有的要叫顺风车?有的是快车?
王茂林:这个就是由工艺来决定的,比如说在这个地方我需要去运送物料,那需要叫车,它周围可能有三辆车,A车、B车和C车,A车距离它最近,C车距离它最远。从效率的角度来讲,我可能并不是让A最近的来运,我可能让C来运,为什么?因为C它可能有别的任务。如果它来做这个工作,它再转过头做它本来的工作,就会造成它工作的浪费,所以这里边就涉及到很多对于工艺的理解、对于行业know-how的理解。这个难度是很大的,壁垒性也是很强的。
第三个就是柔性化。现在手机是什么呢?手机以前是叫做3C产品、电子产品,现在其实我们更愿意把它叫做快消品。为什么?以前我们一个手机两年换一次、三年换一次,现在可能一年换一次,这是表象。对于工厂来讲,以前可能是两年推一款旗舰机,现在我们以华为为例,一年就要推好几款旗舰机,所以它变化的程度非常高。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这种消费的属性,就决定了我们在供应端、在制造端一定要适应这种变化。怎么适应呢?比如说我以前用传统的自动化方案,它需要沿着一个固定的线路走。当我变化生产线去生产Mate40的时候,我的这个物流线路就需要变化。传统的是沿着固定的线路走,没法改变。现在看来,像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新业态都在“快消品化”。
Q:机器人这个行业其实已经非常热了。那你是怎么在这个行业里生存,以及怎么突出重围的呢?
王茂林:首先这么多人做证明这个市场很大,否则不可能说有这么多人还活着,可能早死一批了,因为物流确实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行业。同时,物流又真的很宽泛,比如说有公路物流、航空物流、三方物流、工业物流、仓储物流等等。每一个不同的细分方向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所专注的工业物流,在2019年之前做的人没有多少,只有一、两家,我们是其中一家,只不过是近一、两年以来才慢慢有人发现,原来有这么个市场。
但是我们已经在这个行业里边所谓的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这种渐进式创新已经是构建出一个比较强大的技术壁垒和产品壁垒,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竞争其实在任何行业都是难以避免的,关键你怎么来看待这个事情,真正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你怎么样把你自己的产品做好、怎么样把你的技术做好、怎么样服务好你的客户,我觉得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第三点,我本科其实本身学的就是通信工程,所以说做这个事情相当于是回归到了自己的本业。
首先我们还是一家小公司,没有跑出来,整个市场还处在一个竞争的阶段。但是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讲,比较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先看清楚未来,你看的未来你的判断不一定是对的,但是一定要敢于下这个判断,未来的竞争格局是怎么样的,未来3年大概的市场行情是怎么样的,客户的需求是怎么变化的,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子的,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再去想明白你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如何来去分配你的资源。资源包括融钱、招优秀的人、怎么分配编制,包括整个的组织结构。
最早的时候肯定是技术了,这也是做这个事情最核心的地方。做任何事情,尤其现在,要想硬科技的,还是得有一些自己非常核心的技术才行,没有核心技术一定是进入一种价格的竞争或者无序的竞争,一定最终导致大家都没有钱赚。而我们已经尝到了技术优势所带来的价格的增量、利润的增量,真的是很可观的,我们也会未来更加大在技术方面的投入。
产品相对别人有更多的差异化,那么客户愿意为这个差异化买单,因为这个差异化为客户解决更多的问题,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我就能卖到更高的价格、有更多的利润,反而客户还有更多的采购,这是非常正向循环的。而不能进入到这种低价竞争里面去,所以一定要做研发。再怎么去强调研发、技术在现代科技企业当中的重要性,我觉得都不为过。
Q:我记得你好像说过一句话,就是在创业中有很多不可预料的坑,踩进了才知道?能不能分享一下你都遇到过什么样的坑,你又是怎么爬出来的?
王茂林:其实坑还是挺多的,我觉得每个企业大概遇到的大坑基本类似。比如说人的问题、管理的问题、完美主义、做决策的问题,包括拿到这么一大笔钱怎么去花钱的问题、取舍的问题,很多企业都会踩这个坑。我当时之前做教育的时候,我们其实2017年4月份做了一个复盘,当时为什么没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
第一个,没有重视团队。我们一直是一个产品型的团队,到最后没有构建出这个行业迅速发展的时候需要的运营团队,这个是在团队方面没有及时地补充新鲜的血液,不管是外部引进还是内部培养。
第二个,做到最后我们都没有认清楚教育的本质。在国内,目前它还是一个比较内卷的、比较行政性的市场,除了在产品层面做出更好的产品之外,还需要更多多元化的能力,这一块也是到最后才意识到的。
第三个,我说做教育其实有两种方式来解决教育的不平衡、不均等的问题。一个是通过这么一个平台来分配教育资源,其实我觉得真正解决问题的是第二种,就是你要通过一些AI、人工智能这种真正底层技术手段增加教育的供给。
Q:你觉得创新这件事情是可以习得的吗?我觉得像你可能天生就是我在大事上喜欢做冒险,那有些人可能就没有突破性的性格,可能就不喜欢这样。
王茂林:我觉得一定是可以去学习的,但是我特别认可你做到80分、90分以下都是可以习得的,但是从90分到100分光靠学习是不行的,还是需要天赋。我觉得天赋是你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比如说您刚才说的创新,包括我们创业当中经常要说到的对整个市场趋势的判断、市场的洞察,都是有一些天赋在的。
Q:这个听上去就是学起来很难,然后想要得高分也更难吧?
王茂林:我觉得创业每一项都能达到90分,创业就已经很成功了,每一项都是100分,那全世界有几个比尔·盖茨呢?也没几个人。所以说还是要正确认知自己,才能做到不喜不悲,否则这种容易陷入到焦虑之中。
为什么会焦虑?有人说的很好,今天有人夸你就特别自满,明天有人说你这个项目不行,就特别自卑。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认知自己的话,那你就会陷入到别人对你的这种评价的泥沼当中,今天特别高兴,明天特别自卑,这个人就会焦虑。每天特别地骄傲、特别自满,这个人不会焦虑的,每天都特别自卑他也不会特别焦虑的,只有这样子相互衬映才会焦虑、才会抑郁。
Q:你和长江商学院智造创业MBA(METI)的缘分是怎样的?
王茂林:当时是在朋友圈看到类似于这么一个听课的链接,就点进去预约了,然后后来就去上了一天的课。当时我们那个桌坐了六个人还是七个人。2017年底,那时候刚好刚开始从教育到制造业,觉得有必要去看一下。后来认识到确实要系统性地学习。其实来这儿真的是有很多朋友们也推荐,给我打电话说觉得这个课怎么样,非常实事求是地讲,这个课有四分之三的课程我是非常感兴趣,而且能直接落地非常有帮助的。有四分之一的课程可能你觉得当下是没有帮助的,但是你听一听对你总是一种眼界的开阔。比如说人文课程,比如说机器人前沿,很多课程真的是有拨开云雾见真章的这种功能,比如说我们的战略课,比如说我们的销售管理、渠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我们张维宁老师的财务管理,之前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会计能够把会计课讲的这么好。
我觉得创业是特别容易上瘾的一个事情,你会在创业里边体会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多么美好,你会体会到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事是怎样的美好。但同时,也能够看到很多人性的东西,也能够看到很多自己的短板被非常充分地暴露出来,面对各形各色人等对你的评价,所以需要有非常准确的个人的认知以及韧劲,才能在创业的这条孤独的旅程能够长久坚持走下来。在长江这两年,对我创业的帮助是比较大的,不管是从刚才讲的很多方法论上的东西,还是说从很多实际落地的东西,包括我们现在同学的讨论、资源的整合,都是很有帮助的。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硕神州”(即作者为专硕神州;下面的来源也是同样的道理)、“来源:MBAHOPE”、“来源:EMBAHOPE”、“来源:MEMHOPE”、“来源:MPAHOPE”、“来源:MPAccHOPE”的所有作品(或者专硕神州用其他转悠名义发布的作品),均为专硕神州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硕神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文转载于长江商学院MBA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任何侵权或者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yes@zhuanshuocn.com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