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

EMBA

网聚EMBA的力量
切换项目
登录后,EMBAhope更懂你,内容更有趣
发布头条
分享独家资讯
发布问答
有问题就有答案

华南师大MPA | 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之教育政策与管理培养方向

+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始办于 2005 年,是全国第三批 MPA 专业学位授予单位,迄今已连续招生 16 年。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项目始办于 2005 年,是全国第三批 MPA 专业学位授予单位,迄今已连续招生 16 年。本专业学位点的建设、发展与日常教学管理隶属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良好、办学水平较高,曾获全国 MPA 优秀论文奖、全国 MPA 优秀教师和全国 MPA 优秀管理者等荣誉。

华南师大 MPA 教育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行政、社会、科技和教育发展需要,紧密依托学校尤其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科资源,设置了“行政管理”“教育政策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三个培养方向。

本期介绍教育政策与管理培养方向。

导师团队

(导师介绍按姓氏拼音首字母顺序)

戴健林,博士、教授,曾担任第七、八届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2010-2018),现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戒毒工作学会常务理事、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道德与学术仲裁专门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和(教育)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活动。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70余篇,个人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或主编专著、教材8本(其中主编的《吴江霖社会心理学》曾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主要作者或参编者出版其他各类著作10余本。

目前主要学术关注领域为组织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等,曾先后担任过多个地区和学校的教育发展顾问,也先后担任广东省、湖南省(国培计划)、广州市各类“名校长”、“名教师”、“教育专家”等培养工程的理论导师和授课教师。

胡中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术带头人、博士点召集人,广东省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省教育评价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高考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基础教育评价学会常务理事,亚太地区教育研究会会员。

曾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所任课程为广东省精品课程,曾获南粤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全国首届百名“继教名师”、华南师范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导师以及“立德树人”奖等,曾数次赴美国和澳大利亚多所著名大学访学。

龙君伟,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MPA导师,担任广东省基础教育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校长培养对象理论导师,广州市基础教育新一轮百千万培养工程教育专家及名校长培养对象理论导师,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

研究领域为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治理与学生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高质量义务教育学校体系构建等。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心理学报》《比较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刘志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学博士,英国阿伯丁大学访问学者,担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

研究领域为教育管理、领导力理论与实践、心理学等,曾主持各类省、市级科研规划项目8项,各类政府委托项目5项。出版专著与教材2部,在《心理科学》《应用心理学》《电化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外国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2篇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心理学》全文转载。曾获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年度优秀教师1次。

彭虹斌,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MPA导师,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法律与政策分会常务理事,广东教育督导学会常务理事,广东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担任多个行政机构和中小学的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方面的专家顾问。

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教育法学、教育管理学,主持省部级、市厅级研究项目10多项,横向研究项目10多项。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晋阳学刊》《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学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4部,主编教材《教育法学》。近20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的全文转摘。2017年3月被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评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是广东省教育学当年的唯一作者。

赵敏,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MPA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系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第六、第七届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政法司-华南师大)的研究员,广东省民办教育学会民办中小学专委会第三届副会长,广州市教育实验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教育管理学科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长国培计划”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华南师范大学培养基地理论导师,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学名校长”项目理论导师,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校长、名教师“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工作室理论导师、广州市番禺区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指导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学校管理学、教师管理、民办教育管理等。曾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第三届华南师范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导师以及“立德树人”奖等;主编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规划教材,所任课程为华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是华南师范大学校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曾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权威、核心和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40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转载和检索;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共18部,其中,主编的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8、2017年再版的省规划教材《学校管理学》先后印刷15次;主持和参加国家、省、校级课题共30余项。获全国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全国第四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等各级各类奖励共20项。

刘剑玲,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MPA导师,担任华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名校长培养工程”导师,曾任惠州大学基础学院副院长和教育科学部主任,筹建并负责“惠州大学实验幼儿园”的工作,曾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学先进个人”等称号。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社区管理与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等方向的研究。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10余部;主持参与国家、省级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主持开展《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幼儿园发展规划指导与完善项目》《广州市实验教育集团融合教育实验工作项目》《中山市南区幼儿园办园质量提升项目》《中山市南区学前教育“十四五”规划指导项目》《深圳市光明区家庭教育指导》等社会服务类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

李阳琇,教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MPA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 兼职研究员。兼任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委员会理事。主要开设《教育行政学》《比较教育管理》《专业英语》《MPA学术英语》《美国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等多门课程。

长期从事国际与比较教育、比较教育管理研究,近年来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治理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空间网络流动视角的教师国际流动研究”、广东省“基于空间网络流动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学术人员流动机制创新研究”等省部级课题4项、厅局级3项、市校级2项,主持横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等课题研究10余项。在《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复旦教育论坛》等教育类学术期刊和《广东省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等综合性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2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摘。

王磊,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心理学博士、MPA导师,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担任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企业社会责任顾问。

研究领域为组织文化、组织社会责任、中国文化与管理等,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在《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工业经济》《管理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课程介绍

教育政策与管理培养方向主要聚焦于教育领导力的理论与应用,注重引入我校心理学科的优势资源和心理学研究的先进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拓宽教育领导力研究的学术视野。同时,突出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的体制与策略,特别是注重校长领导力的提升,包括中美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国际比较研究等。近年来,本培养方向更加关注我国的民办教育、高考政策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

此培养方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基础扎实。近 5 年来,本培养方向导师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等权威专业性刊物发表论文近 100 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开设了《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组织行为研究》《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等专业方向课。

01

教育测量与评价

任课教师:胡中锋、王磊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定位为教育科研方法的基础课。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向 MPA 学生介绍和传授中外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通过练习和研讨使学生掌握教育科研中数据采集方法并提升其从事各种教育测量与评价活动的能力,为进一步从事教育科研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方法基础。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促进其整体观、系统观和唯物史观的形成,并通过发展性教育评价、核心素养等理念的熏陶促使学生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树立,以及面向 21 世纪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格局和眼光,为学生进一步从事教育科研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外教育测评的历史源流和现代进展,感受中国悠久的教育测评历史和宝贵财富,体会建国以来教育测评领域的成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跟上全世界教育测评的最新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拓展国际化视野;

2.使学生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理念,为教育测评的合理开展和应用夯实思维基础。特别是通过在课程始终贯穿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的渗透,培养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3.使学生掌握并能综合运用教育测评的方法,特别是教育测量量表和教育评价表的编制和应用,以及相应的统计手段。通过课内外的一系列实操和练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4.使学生能够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编制或合理选用教育测评工具进行有效的测评并作出决策。通过展现教育测评丰富的侧面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效用,让学生体验教育实践的丰富多彩和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形成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使学生透彻理解核心素养概念的缘起、内涵及在学校发展评价、课程评价、学生与教师评价中的作用,并且形成面向 21 世纪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格局和眼光。

三、教学成效

教学成效主要体现在学生形成了有关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系统的知识结构,能够独立从事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顺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同时,学生充分领会了新时代教育科研者和教育实践者的角色认知,激发了对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工作的热情,提升了理论和实践工作的能力。

02

教育组织行为研究

任课教师:戴健林、张伟坤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定位为 MPA 教育管理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向 MPA 学生介绍和传授教育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趋势、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通过讲授和课堂研讨使学生掌握教育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并使他们把这些原理运用到教育管理的实践中,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各种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问题。本课程将致力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促进其唯物史观、哲学思维、中国文化自信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的形成,以及面向 21 世纪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格局和眼光,为学生进一步从事教育管理的科研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校组织如何预测、调控学校中主要角色人群教师、学生以及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群体的行为活动规律,并藉此最大限度地调动与激发学校成员的积极性。

本课程着重在几个重要板块内容(人性假设、激励理论、学校文化等)体现讲授的深度,或从哲学层面进行人性分析,或帮助学生探究几个重要的激励理论的来龙去脉并拓宽其学术视野,或介绍学校文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热点,着力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与本学科密切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成效

教学成效主要体现在学生形成了有关教育组织行为学系统的知识结构,能够独立提出、分析和解决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学生充分领会了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并拥有了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实践问题的学科自觉。

03

教育管理学

任课教师:赵敏 等

一、 课程定位

本课程定位为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 MPA),又译公共行政硕士(台)教育管理方向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国内外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信息,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使学员掌握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了解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对教育管理理论或原理、教育管理中的人的管理、教育管理组织的设计与建构、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等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增强对教育管理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们掌握教育管理的本质内涵,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教育管理学的意义。教育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教育管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以及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构建教育管理学的方法与原则。

2.使学生们掌握教育管理理念的内涵、教育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及其选择、教育管理理念的重要意义、教育管理理念的演变历程、基础性管理理念、增效性管理理念、教育管理理念演变趋势。理解教育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物本管理、人本管理、能本管理的基础与特点、基础性管理理念与增效性管理理念的概念内涵与实践要求、未来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3.掌握如何设计适合教育特点的组织机构,了解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等常规要素的内涵与运用。掌握教育组织的运行机制,掌握教育组织机构中集权与分权、后勤管理社会化、自主经营机制、岗位责任制、全员聘用合同制、结构工资制、校务公开制、依法治校等的运作机理。

4.掌握教育管理中的人,包括教育管理领导者、教师、学生的管理理念与原理。

三、 教学成效

教学成效主要体现在学生形成了有关教育管理学的知识结构,能够独立分析教育管理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顺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或具备一定的教育管理者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教育管理实践和科研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了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的能力。

04

教育政策与法律

任课教师:彭虹斌、蔡灿新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定位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基础性选修课程,是根据该专业的专业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开设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教育法规,并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养成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基本学科素养。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全面掌握教育政策,教育法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教育政策、教育法的基本概念、正确认识教育政策法规在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的作用与地位,了解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结构和特征,了解与掌握教育政策与法规制定的程序与方法,了解与掌握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的基本过程,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2.能够运用教育政策研究的主要方法对教育政策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对教育政策价值的含义、分类和指标体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对单项政策进行价值分析,在掌握教育政策执行的概念、教育政策执行的要求、执行模式、执行过程、政策执行的反馈与控制、政策执行偏差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政策执行研究,在理解教育政策评价的含义、原则与标准、评价的类型、基本方法之后开展教育政策评估研究;

3.能够通过对课堂上展示的现实案例的分析讨论,掌握运用案例法分析教育政策与教育法中的权力与义务以及相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对各国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历史沿革、实施状况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强化逻辑分析能力,采用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教育政策与教育法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4.能够在掌握所学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同时增强对现实中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有关问题的感知与关注并撰写高水平研究论文。

三、教学成效

教学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学生经过对课程的系统学习掌握了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整体知识体系,形成了完整的逻辑框架,获得对教育政策与教育法领域比较清晰的认知,建立起学习该学科的信心和从事该学科研究的兴趣。其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关的、必要的研究方法,能够针对不同的现实问题,灵活运用一种或多种研究方法进行价值分析、内容分析和历史分析。

推荐书目

微信号:kyan2588(点击一键复制)
加微信好友,免费领取2022联考答案精准估分
推荐资料
答案已出!2022届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参考答案,快速估分尽快准备复试!
1.51M 下载 3289
快速估分,2022届管理类联考数学真题参考,快来对答案吧!
2.06M 下载 3145
2023届MBA提前面试一般四五月就会开始,MBA提面的申请资料要提前准备好。
730.84KB 下载 3037
新鲜出炉!2022届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解析,帮助你快速精准估分!
904.16KB 下载 2654
2023届MBA考研大战已打响,做好提前面试准备明年顺利上岸!
2.98M 下载 2639
答案来了!2022届管理类联考逻辑真题参考答案,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2.57M 下载 2590
2023届管理类联考早已打响,专硕君在这里为所有MBA人送上一份高效的学习方法。
0.00KB 下载 2002
全真命题,高频考点要点全包括,非常适合最后阶段自我评估与提升!
1.11M 下载 1644

推荐阅读

公务员都在考MPA?原来考上好处有这么多!
MPA 院校资讯

猜你喜欢

浙江财经大学@全体MPA师生
MPA 院校资讯

© 2021-2023 EMBAhope 粤ICP备1910472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49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