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能源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从钻木取火开始,人类就不断利用技术革新,把自己可以掌控的能源迭代升级,从简单燃烧生物质材料等原始自然能源到可控利用蒸汽、电气革命,每一次能源升级都是人类文明螺旋式发展史上的拐点,足见其地位之高。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能源也是上海交大安泰行业社群班今年新开设的三个方向之一。行业社群班自2019年开始每年陆续新增开设三个课程方向,秉承“纵横交错、知行合一”的发展战略,将商学院、企业家和创业者有机的联接和互动起来。迄今为止,已先后开设了金融科技、创新创业、汽车生态、人工智能、新零售、大健康、智慧能源、大文创、智能制造等9大方向。在2020年的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雄心勃勃的计划,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值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双碳目标”将对中国经济提出新的要求,对于社会公众的低碳生活方式转变也提出新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机遇在什么地方?当能源产业遇上互联网时代,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能源互联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智能化的电力体系该如何打造?
聚焦能源行业的新发展,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副院长、交大安泰智慧能源行业社群班责任教授尹海涛携手前杜邦光伏和先进材料副总裁、交大安泰EMBA校友、交大安泰智慧能源行业社群班学员陈宇彤在安泰视界第21期上,以“智慧能源——未来社会的发展基石”为主题,分享了他们各自对能源行业的发展观点。
(全文约11,000字,阅读需要约25min)
PART ONE
安泰教授尹海涛:
新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
今天我们经常听到非常流行的概念,譬如能源互联、能源互联网,这些概念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现在会有这样的概念?这样的概念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能源供给、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既然讲新型电力系统,首先要从传统电力系统开始。
01
传统的电力系统有什么特征?
(1)供需的瞬时平衡:电力产品区别于其他的产品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特征,就是没有库存(Inventory)。也就是说,现在需要多少电,就发出多少电,可以做到实时平衡的状态。
(2)集中式生产:在过去十年、二十年里,我们建设了很多火电,这些火电厂有两个特征。第一,规模越来越大。规模大的电厂的效率比较高,经济成本比较低,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小。第二,大电厂大多是建设在能源资源禀赋比较好的地方。在中国,就是在西部和北部盛产煤炭的地方。
(3)长距离运输:中国大部分的生产活动,还有大部分的人都集中在东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西部和北部发的电,要通过特高压长距离的运输到真正需要电力的地方。
传统的电力系统之所以能够做到集中式生产、长距离运输,之所以能够做到供需的瞬时平衡,实际上是因为在这两个方面做得比较好:第一,供给可控。第二,需求能够预测。
02
新型的电力系统是什么?
(1)新型电力系统产生的背景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欧盟实际上在1990年就实现了碳达峰,按照欧盟的规划要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按照现在的规划2030年我们会达到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中间只有3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西方国家一半的时间达成这样的目标。
为什么我们会提出这样雄心勃勃的目标?主要有两个原因。
原因一:全球变暖是由于碳排放的增加导致的。根据现在的气侯模拟模型,如果格陵兰岛的冰川全部融化的话,海平面就会上升,那我们沿海很多地区都会处在海平面以下,而中国最富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就是在东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这样的经济冲击是我们不能够承受的,所以我们必须在这个时间点上要大踏步向碳中和迈进的原因。
原因二:能源安全问题。我们国家其实是资源并不丰裕的国家,在今天,我们石油的国际的依存度已经达到70%-80%,天然气的国际依存度40%-50%,所以碳中和是非常好的抓手,推动我们国家实现能源的转型,从能源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转为能源的独立自主,这是我们必须做碳中和的原因。
所以我们必须要做一件事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9次会议上提出的:我们必须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
① 新能源为主体:现在我们在电力结构中70%的电来自于煤炭,10%来自于新能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能和太阳能。按照规划到2050年左右,我们的新能源风能和光能要占到全部发电量的70%左右,而与此同时,煤电要下降到10%左右。
② 分布式能源: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了《联合宣言》,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鼓励整合太阳能储能和其他更接近电力使用端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分布式能源的政策或者技术。这里的一个关键词是“更接近电力使用端”,另外一个关键词是“分布式能源”。也就是我提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第二个特征,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
③ 多利益主体:我们关注到杜祥琬院士在去年中国能源研究会2020年的年会上提出一个概念“产销者”,产销者是什么?它不仅仅是电力的消费者,也是电力的生产者。像我们现在每一个人就是电力的消费者,在未来我们不仅消费电力,同时我也生产电力,为什么?因为我的房顶上就有光伏板,我的光伏板除了满足自己的使用,还可以供给电力给别人。譬如说,给我邻居的电动汽车充电的话,我作为利益主体自然有利益诉求,我家的光伏发电给你充电,这就涉及到市场的解决方案,就会出现多利益主体博弈的问题。
03
新型的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
——供需两方的预测变得越来越困难
传统的电力系统能够做到供需两方的可预测性和确定性。在未来如果我们是新能源为主体,以分布式能源为特征的,有更多的利益主体参与的一个新型电力系统的话,供需两方的预测变得越来越困难。
光伏作为电力的供给方,预测是非常难的。换句话说,它是靠天吃饭,并不是每天太阳光都非常的强烈,总有刮风下雨阴天的时候。也就是说,这种预测变得越来越困难。今年我们国家推广的一项措施,就能源局推广的整县屋顶式、分布式光伏的试点工作,目前我们已经有700多个县进行布点。我们全国也就3000个县左右,也就是说全国1/4左右的县都参加了这个试点,所有参加试点的区域要保证党政机关的建筑屋顶50%的面积装上光伏;学校40%;工商业的屋顶30%;农村20%。同时这些无论是党政机关、工商业、农村、学校,这都是电力的需求侧,如果在电力的需求侧同时也有很多的电力生产起来,这就使得电力的需求变得不稳定。
04
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的方式——能源互联
应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挑战,我们要拥抱能源互联时代的到来。什么是能源互联?在未来的时候,我们各个能源供给方和能源需求方都是通过一个网络联接在一起。在未来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很多的虚拟电厂,虚拟电厂是什么概念?我没有电厂,我就是一个公司,只不过我拥有了一些网络控制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
比如说我可能租用储能的设备,然后我就在电网上去观察,在电便宜的时候,我就把电储存到我的储能系统里去。在电贵的时候,我再把我储能系统里的电释放出来。所以未来能源的互联网就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它其实没有电厂,但是它具有调控电力输配的能力。也就是说,实现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这四个环节的互联互通,能够做到顺势的优化。
05
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
(1)技术变革
第一,光伏技术的发展。技术是推动整个电力系统升级变化的关键,在过去二三十年里,我们看到光伏技术的发展是翻天覆地,如果在十年前光伏的度电成本要远远高于煤电的成本,但是今天光伏的成本已经远远低于煤电的成本。未来的话,光伏能源转化效率要进一步提高,而且形式要更加多样,在未来可能不仅仅是屋顶上装满光伏,甚至玻璃上都是贴满了薄膜可以用来发电,所以我们利用阳光进行能源供给的能力会越来越高,这使得我们利用分布式能源的方式实现寓电于民、自给自足成为可能。
第二,储能技术的发展。关于储能,我们看到具有商业化曙光的方式有两个:电化学储能(大电池)和氢储能。但是这两种方式都面临很大的挑战,电化学储能存在安全问题,但是另外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是电池回收利用问题,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很好的解决电池回收的产业链,没有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出现。同时电池依赖的重金属的材料的价格不断上升,未来的成本问题和未来的电池回收问题,也就是环保的问题,都会成为阻碍电化学储能发展的绊脚石。氢储能也面临着安全问题,并且由安全问题带出来的氢能的储藏和运输问题。所以这两种主流的储能模式,目前都有许多的挑战。未来必须实现储能技术的大变革,要发展出既有经济性,同时又安全的储能方式。
第三,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决策。在电商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大数据处理和收集能力迅速发展的今天,我相信未来能够出现更多的技术,让我们的决策做得更加的迅速。也就是说,让千千万万电力的产销者,即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在电力的供给和需求上做出瞬时的匹配,这是技术上的变革。
(2)组织变革
未来的能源互联时代不仅仅要求我们在技术上实现质的突破,同时在组织上也要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的电力系统,我们有发电厂,发电厂卖给电网,电网再通过地方的电力公司、电业局卖到千家万户。在未来的情况下,这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如果是一个虚拟电厂的概念,它所做的工作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台经济。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多电力供给者的接入,也有很多电力消费者接入。那这个平台的作用就是要使这些电力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瞬时以最经济又最快的方式做出匹配。
(3)政策变革
多数的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会在能源互联的时代扮演着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角色,那就需要我们在政策上要求这种电力的交易,变得更加市场化,更加瞬时实现。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供给和需求必须做到瞬时的匹配,供给和需求的预测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在这样的系统中,我们要求电力价格的变化也必须迅速,而且能够按照我的发电成本和对电力的可支付意愿做出瞬时的调整。
所以这要求我们在政策上实现更大步伐的变革,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趋势,近期的文件已经表明100%的发电侧的市场和100%的工商业侧的市场都要进入到电力市场来。
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时代,因为在未来的三四十年里,在碳中和趋势的推动下,未来的能源时代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之后的能源互联电力的市场跟今天的电力市场会截然不同。期盼着关心能源行业的同学、朋友一起努力,在这样的时代既能够发掘我们的商业机遇,同时也能够促进电力系统转型的顺利完成。如果我们能让电力系统的转型,能够完成得更顺利、少犯错误,也就尽到我们最大的社会责任。
PART TWO
安泰校友陈宇彤:
新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的下一步
“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体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也事关我们如何与这个脆弱的星球共存。
01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求预测
需求的预测是一个复杂的难题,尤其是在电力系统面临诸多挑战的时候,我们要满足这样的供需平衡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首先,我们要满足居民和工业主体稳定的电力需求,特别要注意到在居民的用电方面,我们还受到人们行为模式的影响,主体的电力需求相对稳定,但是居民朝夕的电力需求起落幅度非常大,同时现在的居民对温度舒适性有更高的要求。其次是交通方面的需求,我们现在正在把交通的主体转向新能源的部分,因此交通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
(1)人类行为模式对于电力需求的影响
如果你生活在英国的话,我们会碰到要求电力系统和自来水等公共事业系统做出及时调整的情况,比如,每到周末全家男女老少都坐在一起观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每当比赛的间隙,或者比赛结束的时候,你能想象几百万人同时去做什么事情呢?第一件事情上厕所,或者每一个家庭都去打开烧水炉煮一杯英国茶,可能对于电力系统和自来水系统来讲的话,这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如果你是生活在中国的话,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日子(周末和节日),中国成千上万个家庭(集中)驾驶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每一个充电站,我们都会在短时间内集中的对电力产生需求,我们都要快充来满足自己车辆的需求。不管怎么样讲,全世界范围里面各国正在把电力系统转向可持续性的新能源发展。
(2)气候预测的重要性
传统的、稳定输出的石化能源,比如说,煤炭、天然气,在全球很难再去扩大规模,煤炭更是在全球范围内缩减,核电基本上可以说是会缩减,水力也不可能再增加。我们可以有所选择的只有波动性的风、光的产能,当人们把自己的能源需求从传统能源转向波动性的风、光电力生产的时候,对于气侯的预测就变得非常关键。同时全世界气候变化为我们去捕捉风和光用来生产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我们的现有的技术中有两种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来更好完成气侯的预测,并加以耦合解读从而更好的掌握风、光电力生产的需求:
第一,使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和计算,对于中期和短期风、光变化模型的计算,从而给予我们的预测指导。
第二,整合历年气象数据变成可用的数据。
根据去年中国气象局气侯变化中心所公布的《中国气侯变化蓝皮书》,我们可以看到1961年-2020年累计数据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气温都在上升,更可怕的是中国(本底)气温变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6倍。同时,每年解冻活跃层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已经影响到我们赖以生存的高原水塔对于水和雪的储存。
02
建立高可靠、高响应度的新型电力系统
——我们要做哪些具体的工作?
(1)建立信息智能化的电力系统。在互联网的时代,基于信息智能化的电力系统,风、光能的建设成本、生产成本与传统能源相比都有优势,建设周期也特别短,因此它有充足的条件成为电力系统新的主体。
(2)完善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作。做好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作是一种优化资源的表现,从而更好地协调负荷端和供应端的平衡状况,我们要做到更好的多能互补。多能互补其实是在实践当中来的,风、光等新型的能源有一定的波动性差异,我们通过把多能互补,把风、光、水、火联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从而最大限度的自然利用它们的特性,去输出稳定的电力需求,来满足我们的需要。
(3)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将电站进行编组。通过智能化手段把它网络化,为下一步的调度工作打好基础,有了智能化的电力系统,我们就可以进行良好的跨区和远程的调度电力,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最大限度、最低成本的使用自然界的能源,并且能够满足异常的突发需求。
(4)新能源成为主体。只有把新能源装机充分变成一个主体,我们才有安全裕量去应付各种突发的需求和异常的情况。我们现在仍然处在一个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并存的时期,他们将来也只不过是出现比例的变化,只有当新能源成为一个主体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有最好的环境控制成本,最低的使用成本。
03
极端气候对新能源生产的影响
在极端的情况下,比如说当超级台风来临的时候,海上风电是没有办法正常工作的,当极度严寒来临的时候,那些对温度敏感的设备也不能够正常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到在极端的情况下,大西洋的暴风雪对于新能源生产和传统能源生产所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
在今年2月份,美国德州有一场电力危机,成千上万的家庭失去了电力供应,就在寒风呼啸的寒潮当中,几百万的家庭不能取暖,因为寒潮使得普通设防标准的天然气设备被冻结,风电设备也被冻结,恰恰在最需要风力的时候,大力的环流又是超级的稳定,因此没有办法有风力来驱动叶轮,风力发电停摆之后引起的连锁反应,使得主体的能源不能满足电网的急剧升高的电力需求。这是一个非常负面的案例,我们需要仔细去研究和吸取教训。
04
当前存在的的问题
中国有一个正在成型的特高压的网络,它拥有巨大的调节调度的潜能。目前特高压的使用率仍然是偏低的,我们还在摸索什么是最合适的特高压的技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克服不同地区对于特高压运转的利益需求的差异,我们还要克服定价权所带来的争议。但是我们有辽阔的国土,我们有5个时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土的幅员去调度风和光的资源,当东边已经进入黄昏的时候,西边的太阳正是旺盛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的条件去最大化、最优化我们可再生能源的供应。
我们还有非常新兴的储能行业。储能现在还不能够承担独立的、核心能源供应的重任,它仍然属于中远期的解决方案,除了我们现在所常见正在大规模建设的抽水蓄能之外,化学储能、非化学储能现在仍然在深度研究阶段,现有的容量几乎还是可以忽略不计,技术也不稳定、价格也太贵,安全性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储能在将来一定会找到更多的完美的解决方案,去满足我们对于能量储存时间延迟的供应需求。
05
我们有哪些有利条件?
(1)我们有无与伦比的条件,只要中国决定做一件事情,就没有做不到的,我们所展现的前所未见的决心和意志力一定可以保证我们能够完成建设新型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它不仅是因为我们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大的全国统一的输电网络,还因为我们有辽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自然气象的条件。
(2)我们中国新系统的成本竞争力最强,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小技术突破,最终会累计成完全与今日看到的风、光技术更高一层的能源体系,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意志力的展现,我们不仅可以让欧亚大陆的经济一体化,从“一带一路”开始,电力系统应该是先行者。
圆桌对话:一人一识,众说视界
两位嘉宾精彩的演讲过程中,无论是从新能源行业的现状,还是新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以及在能源互联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基于信息智能化的新型电力系统,都给大家带来了精彩分享。对话由长三角之声主持人、交大安泰MBA校友、大文创行业社群班的学员曹晨光主持。
Q1
如何理解行业社群班的定义?
行业社群班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社群(Community),所以我想在这样的社群里边,大家像一个Family,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也能相互支持事业,所以我的角色并不是管理者,我的角色是一个Facilitator,更像是一个粘合剂或者是催化剂的角色。社群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产销者,我们每一个人都从其他同学那里汲取知识,同时也将自己最好的知识、最好的资源分享给其他同学,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
第二个关键词是能源。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其实无论在经济,还是商业模式领域,能源行业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很多的校友包括安泰的校友都是在能源行业工作,我特别期盼,或者也是一个不小的野心,能够在未来30年、40年的能源转型里,形成一个交大的力量、安泰的声音,能够让安泰的校友在能源行业转型中,为国家和社会尽到我们的责任。
Q2
行业社群班之前学习有什么区别?
对比几十年前国内的商学院,学员提出的问题可能都是相对要理论一些,现在的学员提出的问题目的非常清楚,而且浓缩了过去几十年行业发展所碰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将来要处理的问题。他们获取信息、数据和资源的方式和他们的眼光、思考的深度与现实相连接的程度已经完全不同了。我特别同意海涛教授刚才讲的,我们社群班意味着做光伏、风电,甚至有准备革命传统能源的校友,他们都会把不同的观点放到同一个桌面上,让我们在这个地方有一个相碰撞,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能源问题,更好服务行业和社会,但是我相信不同技术的流派、不同领域的交融,最后会使得我们创造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技术的混合体,这个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我们不必去拘泥于过去的条条框框,我们一定可以激发出新的东西来。
Q3
行业社群班的课程如何设定?
我在开学之初根据自己在新能源行业和新能源发展方面的理解,框定了8个在未来可能非常重要的方向,这里面包括光伏、风电、储能、多能互补、微电网等等这样的主题。我特别期盼的是智慧能源社群班它有动态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更重要的题目,更好的资源,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打破原来的框架进行更好的学习,目的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要形成一个力量,为能源转型贡献我们一点点安泰的力量,形式方面是不拘一格的。这8个方向结束并不代表这个班级的结束,只要能源转型没有结束,我们班级仍然是一个Family,仍然是一个Community,仍然可以在一起做出我们的贡献。
Q4
对行业社群班有什么期待?
这不是一个有时间界限的班,我们一旦加入这个社群班,就像我们当初加入安泰一样,有一个母体的存在,我们在母体上面共同激励自己的思想,共同支持,我期望到最后的时候我们可以诞生出可持续性的概念,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我们应该着力以技术为核心去开发我们的商业模式和企业,使得我们建设或者创造出类似于像马斯克去探索火星,或者苹果重新设计一个传统产品的行为,我的期望就是没有界限。
Q5
行业社群班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从我的角度框定了8个对于未来的能源发展非常重要的主题,我们每个小组要完成一个任务,也就是他们都要有一个类似于BP(Business Plan)的东西出来,实际上我想激发每一个学员的创造力,能够去洞察能源的发展未来,也能够在这个方向提出最好的,能够代表未来方向的最有可能成功的一种商业模式,或者一种商业的生态。如果我们学员真的做成一个上市公司,或者有什么样成功的故事,至少我们现在指出的方向,未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作为责任教授的期盼。
Q6
今冬的电力供应会如何?
我觉得今年东北的老百姓可以非常安心,所以他们的用电、用能不会有任何的问题。辽宁限电之后,李克强总理很快就召开主持国家能源委员会的会议并提出了6项原则,其中第一项原则就是要保障民生,这个底线是不变的,我们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中心的地位。
李克强总理在召开会议之后,出台第四条措施是把原先的电价浮动的区间从10%上调到20%。也就是说,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价格,同时,高耗能企业不受20%上限的限制,也就是说,高耗能企业它能上升50%,我们最近看到广西出台的高耗能行业电价的上幅达到60%,江苏最高的上幅也达到72%,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未来会越来越多用价格的杠杆去调节电力的供给和需求,这实际上意味着工商业的用户尤其是高耗能的企业,电力成本会急剧增加。
所以这个冬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觉得对于高耗能行业,尤其是那些在能效方面不达标的企业,可能真正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我觉得处在紧平衡的状态。所谓紧平衡就是说我们要克服供应来源的变化,成本的上升。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又需要保持相对舒适安全的用电状况,但是我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我们有多能互补和正在逐步扩大的新能源的发电基础,他们可以支援传统能源的发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是非常美好的图景,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上升,我们可以把远方的电调度过来,如果东北比较寒冷,我们可以从相对富余一点的地区,通过我们的电网来调度能源供应短缺的地区,这也是我们中国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Q7
如何解决电力短缺问题?
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视角,我还是相信电力的价格是一个市场的反应,欧盟市场上,碳交易的价格已经达到50-60欧元/吨,也就是相当于500-600人民币,实际上如果任何一个发电厂有非常重的碳排放问题,比如传统的火电站,仅仅是碳额度价格的上涨就足以让电价有一个非常强的上涨冲动,自然也会推高均衡的市场价格。
但是我们保持乐观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新能源,我们看到新能源现在的度电成本非常低,但是它所要解决的是系统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整个电力系统消纳新能源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有建设成本的、包括调频、调峰电厂的成本,也包括储能的成本,包括整个智慧能源,这种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都是成本。
我期盼着我们的技术能够发展得快一点,能够通过技术的进步把成本真实地降下来,如果说保持一个非常静态的关联,技术不发生变化,那电价的上涨,我认为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因为这由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
Q8
怎么投资新能源板块?
从我的角度来看,有需求就会有人去满足需求。因为有很多人已经清楚知道地球长期气侯变化的趋势,所以有很多的资源和人都在投入到这个方面去,为的就是拯救地球气温的持续上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新能源作为一个主要的工具,之所以吸引这么多的注意力,主要在于新技术层出不穷。无论从用户还是从投资者方向,应该继续持续关注,而且这个还会创造很多的机会。打一个比方,我们现在很多的电站还处在公用事业级,如果这个技术的扩散深入,向居民领域更多的渗透,比如说居民房屋玻璃的改造,因为房屋的能源损失大部分通过门和窗泄漏出去的,所以说如果我们把排放能源的损失和能源的产生结合在一起,也许会产生很多不一样的产品。
比如说,海涛教授在刚才演讲中也提到,与玻璃相结合的电池,最近钙钛矿的很多企业因为分布式和建筑的应用吸收到了很多风险投资,所有每一项的投资标的都没有低于亿(元),全部都是高量级的融资规模,可以想象市场是多么的需要这样的东西,市场也是多么的期盼能够尽早的有成熟的产品来满足需要。
我仍然是从经济学家的观点来看,如果从一个静态的观点来看,价格会上升。价格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信号,如果价格上升我们就会看到很多现象级的事情出现,就比如说刚才宇彤提到房屋的改造,因为电价上升了,我不要这么耗能了,我要把墙壁做得绝缘一点,把窗户做得不那么透风一点,我就会产生对这方面技术革新的需求,价格继续上涨的话,我使用传统的电能太贵了,所以我要想办法找替代能源,譬如说,我找到了风能、太阳能继续去做革新,所以我觉得我们理解在哪个行业进行投资的重要性的话,如果你对碳中和、可持续发展有信心,那么下面的逻辑是碳排放的成本必然上升,所以传统的电力价格必须上升,所以能够替代传统电力,或者节省传统电力的行业都应该是受益的行业。这是我们考虑的长期趋势,所有替代传统能源的地方,或者是节能的地方都是比较好的投资标的。从近期看,我们就要看到政策的走向,政策走向的话是导致短期市场波动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长期变化的情况之内,短期波动的主要原因。
Q9
传统能源行业如何应变?
举一个例子,实际上美国煤炭的储量是我们的2倍,但是美国对于煤炭的利用非常少,黄震副校长在一个报告里的观点,我非常认同。人类从石器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难道是石头都用完了吗?我们还有很多的石头。
就是说我们的传统能源没有用完,但是考虑的应该是未来,什么样才有竞争的优势,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传统能源企业在过去的十年里,也在不停的进行转型,例如BP(英国石油公司)、Shell(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其实他们在新能源行业的投资是非常大的,还有沙特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已经投入巨资要成为世界上最大氢能源的供应商,所以我相信在未来看到是传统能源企业,它仍然是作为一个能源企业存在在我们的社会上,为我们的社会作出贡献,但是它的能源含义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从传统能源过渡到新能源。
Q10
新能源产业未来的突破口在哪里?
我认为新能源的发展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电网的消纳,电网消纳所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储能的问题。储能的问题体现在商业化上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电化学储能,另外一条是氢储能。氢储能有它的安全问题,电化学储能在我看来最重要的问题是环保,电池回收的问题,所以都不是我们最为满意的一个答案,所以现在科学家在尝试不同的方向发展,譬如说把产生的氢气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甲醇,或者能不能做醚基燃料,或者能不能生成跟空气中的氮结合,形成氨的这种燃料。这些都是可能性,我也期盼着我们的科学家能够在这方面真的作出突破性的贡献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过去新能源的应用可能主要还是集中在工业方面,将来我认为更多的机会来自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人类社会的发展基本上走在电器化深度扩展的道路上面,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需要充电,无时无刻不在需要电力的支援。从居民角度里讲,除了交通工具之外,还有取暖、空气调节降温通风的需求,这个对于建筑形态、对于建筑材料都会提出非常深的要求。
未来在电能的传输,我相信会有很多的潜在机会,比如氢能的运输,在电力的传输方。另外,地球的表面绝大多数是海洋,所以我们还会从海洋上面获得很多新的机会,不管是碳储存的技术,还是说产生氢气的机会,都是跟海洋离不开的。
我们希望努力把这个行业从过去的成本驱动,转移到高可靠、高持续性、高响应性的行业驱动,只有这样它才能担得起主体的、核心的能源,为我们的电力供应带来最低成本、最绿色、最有竞争力的选择。我们现在正处在新能源份额逐步上升,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市场主体的阶段,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个行业正处在一个变动的时期,还远远没有定型,因此也就意味着有无数的机会等待着去探索前景无限的新能源新型电力市场。
(本文根据安泰尹海涛教授、陈宇彤先生直播内容整理而成)
► 扫码收看回放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硕神州”(即作者为专硕神州;下面的来源也是同样的道理)、“来源:MBAHOPE”、“来源:EMBAHOPE”、“来源:MEMHOPE”、“来源:MPAHOPE”、“来源:MPAccHOPE”的所有作品(或者专硕神州用其他转悠名义发布的作品),均为专硕神州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硕神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来源于专硕神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任何侵权或者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yes@zhuanshuocn.com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