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华-中金工作坊第一期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号楼举行。本次工作坊围绕中美科技脱钩、反垄断、中美专利比较、疫情影响和中美关系等全球关注的热点议题展开,让与会者从多个侧面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深刻认识这一“变局”的丰富内涵,双方期待未来在碳中和、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一带一路等领域实现课题研究合作和组织联合活动。
“光华-中金工作坊”是由光华思想力和中金研究院联合推出,旨在通过相互讨论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两大智库的思想交流而搭建的高水平、专业化、跨学科的产学研交流平台。
首期光华-中金工作坊由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翁翕主持。出席首期工作坊的演讲嘉宾有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助理教授韩鹏飞,中金研究院执行总经理谢超,中金研究院副总经理周子彭,中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戴戎,中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焦东华。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光华管理学院的师生和中金研究院的同事们。
以下为嘉宾演讲内容摘选:
1、《中美科技脱钩:测度的构建及经济影响的评估》
韩鹏飞老师指出,随着中美两国相互竞争的不断加剧,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脱钩”的迹象。面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学(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加以制裁,我国正面临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脱钩”日益严峻的挑战。有鉴于此,韩鹏飞老师及其合作者将中美两国的专利数据加以联通,基于中美两国专利数据的相互引证信息,构建了对中美科技脱钩程度的精准测度,从而评估科技脱钩带来的经济影响。
他们的研究发现,过去20年,中美之间在科技领域的主旋律还是在走向融合,然而在部分高新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两国在近年来有走向脱钩的迹象。加入WTO以来,我国对美国的科技依赖度先是上升,然后在2007-09年美国经济大衰退后依赖度转而下降,呈现倒U型的变动趋势。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美科技脱钩会刺激国内企业对国外技术的替代,从而带来我国企业创新产出的上升。然而另一方面,脱钩条件下我国企业脱离了外国技术,从而不得不“重复发明车轮”,因此脱钩会带来我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在产业政策方面,我国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有助于我国的科技体系与世界接轨,并实现我国的科技独立。美国通过其“实体清单”实施的对华经济制裁,并没有逆转中美两国科技融合的大趋势,同时也并没有扼杀我国在被制裁领域的科技发展。
2、《企业边界、萨伊定律与平台反垄断》
谢超表示,探讨平台垄断,存在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静态看,数字技术广泛运用带来传统企业边界缩小压力和平台企业边界扩张的合理性,双边市场的网络外部性意味着传统反垄断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平台企业;动态来看,创新具有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特征,即企业面对的需求是自身创新能力的函数,如果企业不创新,则需求将萎缩、市场地位将瓦解,如果持续创新,市场地位也有可能被自己的创新所颠覆,这种“创新悖论”意味着平台企业的市场势力具有内在不稳定性。
他对平台反垄断提出四点建议:(1)将研发投入强度作为评判平台垄断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2)重视震慑性执法,防范平台龙头的机会主义倾向;(3)结构拆分为辅,区分实体和金融平台巨头化;(4)行为监管为主,保护市场竞争机制。他认为在反垄断之外,从数据的准公共品属性看,还应重视公民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反对不正当竞争。
3、《大变革的前夜——新冠疫情与社交网络》
周子彭分享了他的一篇工作报告。他回顾了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的20次大型疫情,认为由疫情引发的5次社会大变革看起来都像是意外,但却又包含历史的必然。虽然并非每次疫情都会引发大变革,但是那些引发大变革的疫情背后都脉络可寻。他提出一个问题:偶然的新冠疫情背后是否也会加速某种历史的必然,从而引发新旧社会关系的重大转变?
周子彭认为新冠疫情迫使人们将线下的活动转到线上,即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活动,这将对形成新社会关系和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影响个体认知,人的自我认识出现调整——超级联结者的影响力增加,个体极化的理念加剧;二是影响个体社会关系,人们由线下关系转为线上关系,社会关系变得扁平化,关系连接广度增大但紧密度降低;三是企业组织架构改变,企业会开发倚靠社交网络的“社交商务”,生产和经营方式向“客户导向”转移,甚至引发国际关系发生巨大转变。
4、《中美专利质量分行业度量》
戴戎认为,专利是从产出的角度衡量一国创新能力主要指标,虽然2019年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美国,但是专利之间有巨大的质量差异,因此“美国创新能力是否减弱”是一个待考证的问题。她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专利的“含金量”。
结果发现,从1995-2015年,由于基数效应美国PCT专利申请数只约增加一倍,而中国在一些行业PCT专利申请数增加上百倍。随着专利申请数的增加,中美两国的平均专利质量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远小于专利数目增加速度。总体而言,中美两国经质量加权后的专利产出数都保持了增长。
5、《HowcouldtheSino-USrelationssurviveinthePost-EngagementEra》
焦东华表示,在过去50年中美关系经历了四个时期,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后接触时代——有限合作和竞争。相较于此前美国推行的外交接触政策,后接触时代的美国外交政策有以下几个特征:一。不再以经济、政治等领域的激励政策为主要手段二。国家安全是多个领域外交政策制定的关键考量三。更加负面的互动,手段包括威胁、制裁等将更加常见。
关于未来如何增进关系,她认为中美双方可以从五大方面着手:一是美方理性看待中国的崛起;二是双方应更专注于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三是为了减少利益冲突,双方可共同制定行为准则来处理敏感和高风险问题;四是建立更加平衡和高质量的贸易关系;五是逐步增加沟通和增进双方互信。
演讲嘉宾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精彩的思想交锋,增进了现场听众对于演讲主题的理解。光华-中金工作坊第一期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
(本文来源于北京光华管理学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硕神州”(即作者为专硕神州;下面的来源也是同样的道理)、“来源:MBAHOPE”、“来源:EMBAHOPE”、“来源:MEMHOPE”、“来源:MPAHOPE”、“来源:MPAccHOPE”的所有作品(或者专硕神州用其他转悠名义发布的作品),均为专硕神州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硕神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来源于专硕神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任何侵权或者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yes@zhuanshuocn.com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