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

EMBA

网聚EMBA的力量
切换项目
登录后,EMBAhope更懂你,内容更有趣
发布头条
分享独家资讯
发布问答
有问题就有答案

借全球百年不遇的变局之势相互成就?听听长江CEO们怎么说

EMBAHope

2021-04-01 08:34:08

+关注
2021年3月19日,长江商学院CEO14期、15期和众位CEO联盟校友齐聚粤港澳大湾区,探讨如何借全球百年不遇的变局之势形成共振,相互成就。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强调:未来15年,中国会全力迈向创新驱动,未来5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超过17%,这里面就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

这些领域又和产业升级有着巨大联系,而这其中制造业升级势能最大。今天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脱胎换骨,《纲要》明确指出,制造业要补齐基础短板,中国制造正在掀起攻克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大浪潮。

借全球百年不遇的变局之势相互成就?听听长江CEO们怎么说

那么,这股浪潮又会出现了哪些细分行业呢?在世界大变局和新格局下,中国制造业如何合纵连横?如何由大变强进而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粤港澳大湾区又将迎来何种机遇与挑战?

2021年3月19日,长江商学院CEO14期、15期和众位CEO联盟校友齐聚粤港澳大湾区,从“取势”“明道”两个层面,与科学界、政界、商界、学界教授、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借全球百年不遇的变局之势形成共振,相互成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精华观点。

一、取势

1、全球趋势

项兵: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

后疫情时代,全球局势以及未来中国发展机遇如何?

项兵院长指出,新兴大国的和平崛起过程中,不仅要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要考虑能够给“地球村”创造什么。

一方面,对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能够为世界经济均衡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

另一方面,通过“新启蒙”和“新商业文明”,在技术进步、经济均衡发展、社会创新、和谐社会、全球治理等诸多方面,为“地球村”的和谐发展带来新意识、新理念、新智慧、新思想和行动共识。

这可能是面向未来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也可能是新兴大国崛起的不二法则。

过去,中国制造企业的生存之道是先活下来,再谋发展,把“价格战”作为主要市场竞争手段。这种思维主导的行业, 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往往是越来越低,企业匮乏必要的资金来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 也很难竞聘全球优秀的技术及管理人才。这样思维方式,可以称之为“向下思维”。

与“向下思维”相对应的是“向上思维”。美国、日本和法国等部分欧洲国家,其社会的主流商业文明是企业聚焦创新、通过差异来践行向上的价值创造竞争。在“向上思维”主导行业与领域, 企业的梦想与导向是通过创新与真正的差异(品牌与体验等)来实现产品及服务的价格越来越贵,品质与体验也越来越好。

这种“向上思维”主导的企业可以给员工世界级报酬,同时也可以给惠及可持续发展并给股东带来丰厚而合理的回报。面向未来, 需要也希望有更多的具备条件的中国制造企业践行“向上思维”。

欧阳辉: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EMBA项目副院长

欧阳辉教授认为,中美竞争对中国企业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到2035年要实现GDP翻番,即意味着在2029-2030年左右GDP超越美国。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民营企业的贡献。中国的民营企业创造了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创新,80%的就业。

目前中国的GDP是美国的70%,股票市值是美国的四分之一,资本市场仍然大有可为。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负债率持续提高,同时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在高负债的背景下,股市将是今后国内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2、科技未来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对走“贸工技”还是“技工贸”路线的探讨,一度非常引人注目。其实这个问题本质上一个有着时代约束的产业分工的问题。当你是行业的引领者和定义者的时候,你必须要成为“技工贸”,你需要不断去构建新的技术红利,才能自己获得最大优势。比如,新材料产业是许多相关领域技术变革的基础,对于传统产业技术提升和产品更新换代具有重要作用。

结合产业特点,围绕新材料应用技术创新,郑泉水、朱世平两位在新材料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科学院院士带来了精彩分享。

郑泉水: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泉水院士表示,世界上20%的化石能源由摩擦消耗,80%的机械组件失效由磨损造成。除了增大能耗和降低装备寿命之外,摩擦和磨损更是制约着装备和部件的精度,让多类技术停留在梦想中。

结构超滑技术是使得两个接触的固体表面间,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几乎为零、磨损为零的技术。其应用场景之一,是在未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中,需要大规模的分布式传感设备,超滑微发电机可以解决这些设备的供电难题。

创新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以互联网产业为例,20年间已经实现了指数级的爆发,开始颠覆世界。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需要找到系统性的方法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内生动力,点燃心中的那把火。

朱世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高分子材料工程科学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朱世平院士认为,现代科学的特点:用数学来描述,用实验来证明。现代科学是量化的浪潮,理学是去发现,去解释,去探寻;工程学是去创新,去制造,去解决。工程学需要做出新的原来没有的东西来填补空白。

所有形态的物质对人类都很重要,但是跟我们最有感情的,最亲近的却是——高分子材料,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我们的眼泪、蛋白质……它们也被叫作聚合物,成千上万小分子用共价键链接在一起的大分子,也叫高分子。聚合物是过程的产品,聚合反应工程使得聚合物从实验室走到工业应用领域。

3、创新增长

周春生: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为什么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增长速度会下降?很多人认为是由于规模太大,并不是。而是因为对传统行业的需求增速放缓,比如农业:经济再发达,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也不会再增加。

周春生教授表示,新的增长一定要有消费的新热点、新的需求,也就是从满足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升级为享受美好生活(康育娱)。满足新需求所需要的数据、技术和创意都是无限供给品。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也是无限供给:免费模式、裂变、跨界;有限供给品的规模效应更多体现在供给端,无限供给品的规模效应更多体现在需求端,企业做大靠客户增长。

资本市场是科技内循环的重要支撑,资本市场的创新激励比财税政策更有效,这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精神。创新企业的最优融资方式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只能靠资本市场。只有二级市场的活跃,才会带动私募、VC的发展。

唐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原深圳市副市长

深圳的奇迹不是特区政策可以解释的,特区政策在1995年取消并完成了历史使命,当年深圳的GDP只有950亿,2020年,深圳的GDP达到2.8万亿。

如何解释深圳之后的高速发展?唐杰教授指出,深圳的发展是不断的遭遇挑战,不断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的。这当中深圳也经历过多次衰退,衰退并不可怕,衰退才会淘汰落后,倒逼创新。

模仿并不耻辱,而是发展的必经阶段。全世界唯一没有经过模仿发展的国家只有英国,因为工业革命最先在那里发生。德国、美国、日本都经历了模仿阶段。关键是如何超越模仿的低水平发展,实现真正的高水平发展。深圳实现了这样的突破,从曾经的“山寨”中心转变为世界创新中心。

二、明道

1、格局

傅成玉:长江商学院大型企业治理与创新管理实践教授、原中石化董事长、长江商学院CEO首期校友

企业家最重要的能力是预见未来,把未来的方向定准,把通往未来的路径找出来。

傅成玉教授表示,企业家一定要会判断大势,大势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把握不住大势是因为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恩格斯说过,片面性是历史的发展形式,历史总是以退步的形式而实现自己的进步。

回看4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巨变。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的某一个时点上,你往往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它会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相反,我们会经常感觉到很多事情不尽人意,甚至是在倒退。一是因为在历史进程的某一个时间点上,我们所看到都是历史进程的局部。二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而不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这就像我们看大海的浪花一样,我们看到浪花的时候,发现浪花是向后卷的,我们却看不见浪花之下的海流却是一直向前的。我们把浪花当成了海浪的全部,却忽视了浪花底下的海流才是推动海浪不断向前的本质力量。

我们观察社会现象也是一样,不要被局部的、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看到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看到事物背后的主导力量。看不清大势,把握不住大势,往往受限于我们本身所处的位置,我们的眼界和认识能力。所谓格局的提升就是要突破这些限制。

2、担当

方洪波: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CEO首期校友

在战略领域,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选择一直是个争论不断的话题。美的在2011年之前走过多元化,2012年重回聚焦,2020年又开启多元化。方洪波认为,是否应该多元化没有固定标准,取决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只要不是加杠杆,多元化都是可行的。

疫情中很多大企业都遭遇了现金流的危机。对所有业务,稳定现金流非常重要,现金流的增长要超过营收的增长。近年来,他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体会越来越深:过去40年我们一直处在高增长的环境中,没有经过周期波动的洗礼,接下来的环境到底会是怎样?以怎样的核心竞争力来应对未来?对于美的这样的全球运营的企业,真正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治理的先进性和价值理念的先进性。

企业治理即是责任、利益在企业相关者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价值理念在今后会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顶尖人才和95后群体,薪酬不再是唯一有效的手段,价值认同和发展诉求越来越强烈。面对经营环境和员工心智的变化,企业家应通过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视野格局。

李东生:TCL董事长、长江CEO首期校友、长江深圳校友会会长

企业的规模大不代表竞争力强,世界500强只按照营收规模来排名,令很多企业领导者陷入追求扩张的误区。企业在做大的过程中,要想跳出“规模越大、效率越低”的怪圈,就必须主动进行变革转型。

把脉十四五,新格局下如何取势、明道?

李东生提出,我们的战略是将资源集中在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上,核心业务要做到全球领先、中国领先和行业领先。民营企业之所以发展得好,是因为领导者更愿意立足长远,但是否做得到,考验的是领导者的战略制定和决策能力。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领导力,特别是穿越周期的管理能力。这样的领导力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反思、学习形成的;同时领导者要有足够的“魅力”,在成就事业的同时也带领团队一同成长。

王连增: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江商学院CEO14期学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企业+人才是重点。王连增认为:第一,筑巢引凤,各地要培育发展具有乡村地域特色、可持续的强大产业做支撑。第二,国家要制定出台支持和引导人才向乡村流劢的激励政策,重点在人才创业用地、项目资劣、釐融支持、财税优惠、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凸显引才政策的比较优势。第三,为吸引留住人才创建多元化、系统化的服务平台。

改变,一直在路上。达尔文有一句话,能活下来的生物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美的,实际上是最适应变化的,对于企业家来说同样适用。

三、聚变

陈小平:云米CEO、长江CEO15期学员

陈小平提出,新一代创业者都不是机会主义者,没有“代差”可以借鉴,都是深度思考者。深度思考,建立对未来的“认知框架”。不管自己过去做对了什么,现在拥有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未来是什么?基于未来的思考,敢不敢果断调整方向和资源投向。千万不要让已经拥有的,成为自己的包袱。

孙茳涛:神州数字CEO、长江CEO15期学员

不忘初心,不是一定照着初心的规矩做,而是要向初心的方向做,选准了赛道,还要善于在赛道上认出它新的变形,找到新的机会。

孙茳涛表示,企业愿景与自我成功的博弈,是一种创造更高价值的状态,而非某一时刻的明确结果。创业的嗅觉来源于生活的大数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商业模式的学习更需要亲自去获得一手的体验和信息,面对人气很高的新兴事物,不抵触,不排斥,始终调动和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曹彤:瀚德科技董事长、微众银行首任行长、长江CEO3期校友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原因:对信息的递进式运用,从理念到实践的缺失。

曹彤认为,一直以来基于抵押担保的理念,阻碍了信息的深度运用。所谓信息的递进式运用,就是从信息到数据,再从数据到信用的递进。实现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递进式对称,是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对于非财务数据,如何实践信息的递进式运用?数字化产业平台的搭建至关重要。在推动数字化产业平台向数字化金融平台延伸的过程中,金融科技可以为产业与金融搭桥。

当前区块链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联盟链对B端产业平台的联盟化和金融化形成支撑。一边是产业联盟链,一边是金融联盟,通过区块链实现数据可信、互通、共享。


微信号:kyan2588(点击一键复制)
加微信好友,免费领取2022联考答案精准估分
推荐资料
答案已出!2022届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参考答案,快速估分尽快准备复试!
1.51M 下载 5293
快速估分,2022届管理类联考数学真题参考,快来对答案吧!
2.06M 下载 4862
2023届MBA提前面试一般四五月就会开始,MBA提面的申请资料要提前准备好。
730.84KB 下载 4827
答案来了!2022届管理类联考逻辑真题参考答案,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2.57M 下载 4590
新鲜出炉!2022届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解析,帮助你快速精准估分!
904.16KB 下载 4561
2023届MBA考研大战已打响,做好提前面试准备明年顺利上岸!
2.98M 下载 4378
2023届管理类联考早已打响,专硕君在这里为所有MBA人送上一份高效的学习方法。
0.00KB 下载 2166
原创全真模拟卷,高频考点全包括,适合最后冲刺提升应试技巧,快速提分!
1.11M 下载 1883

© 2020-2025 EMBAhope.com 粤ICP备1910472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49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