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

EMBA

网聚EMBA的力量
切换项目
登录后,EMBAhope更懂你,内容更有趣
发布头条
分享独家资讯
发布问答
有问题就有答案

学术 | 2035 年中国建筑业劳动力需求情景预测及应对措施

MEMhope

2021-09-02 08:19:46

+关注
近年来,建筑业农民工数量大幅度减少,2014—2020 年减少了14.45%,预计自然情景下 2035 年以农民 工为主体的中国建筑业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到 1097 万人。

2035 年中国建筑业劳动力需求

情景预测及应对措施

论文作者

王广斌

徐可

曹冬平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

近年来,建筑业农民工数量大幅度减少,2014—2020 年减少了14.45%,预计自然情景下 2035 年以农民 工为主体的中国建筑业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到 1097 万人。本文结合建筑业劳动力供求现状,利用建筑业劳动 力历史数据对 2021—2035 年建筑业劳动力供求进行工业化渗透率、数字化渗透率、产业培训率及劳动力参与 率的多情景预测,研究发现通过提升工业化渗透率、数字化渗透率、产业培训率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 45.5%时 才能填补自然情景下的劳动力缺口。最

引言

2020 年,中国建筑业生产总值达到 263947 亿人民币,建筑业增加值达 72996 亿元,在 GDP中建筑业生产总值增长了 5.7 倍,从产出角度看, 产业规模扩张速度较快,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随 之增加。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国民生活条件提 高、就业机会增多,使得存在“工作环境艰苦”“福 利待遇较差”等问题的建筑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 降低。此外,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生育 率降低,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劳动力供给。建筑 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劳 动力供求失衡问题亟待解决。在建筑业劳动力供 求失衡问题的研究方面,多数学者通过定性分析 提出对策建议,李忠富等[1]基于建筑业劳动力短 缺问题现状,提出建筑产业化能够促进建筑业劳 动力有效供给和提升劳动生产率。殷鹏[2]通过 分析建筑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成因,从破除城乡 二元结构、加快技术升级和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等 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吴水根等[3]对建筑工业化 与劳动力成本进行关联性分析,提出建筑业工业 化对于提升劳动生产率有较大作用。马欣等[4] 基于建筑农民工职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提出 改善建筑工人工作环境、完善保障制度、加快建筑 业转型升级等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业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现 状,构建劳动力需求与供给预测模型,对 2021— 2035 年的建筑业劳动力需求与供给进行多情景 定量预测,并且从需求侧和供给侧提出应对措施, 以促进建筑业劳动力可持续发展。

1、建筑业劳动力供求现状

长期以来建筑业技术发展缓慢,主要依靠劳动 力促进行业发展,为社会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就业压力,但由于近年来人口结构变动和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扶持,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在此环境下,中 国建筑业生产总值整体增长较快,但建筑业从业人 数增速逐渐放缓,2017—2020 年,在建筑业生产总 值增长的前提下,连续两年出现从业人数负增长,截至 2020年底,建筑业劳动力5366.92万人,与上 年相比减少了60.16 万人,年增长率为-1.11%。

农民工是建筑工人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建筑业主要劳动力。从 数 量 上 看,2008—2019 年,农民 工 总 数 一 直 在 增 加,年复合增长率为 2.15%,2020 年,农民工总数出现小幅度下降,同 比减少 1.78%。其中 2009—2014 年,从事建筑业 的农民工比重逐年增加,建筑业农民工总数呈现 上升趋势,在 2014 年达到建筑业农民工峰值,年复合增长率为 10.12%,其间 2013 年增长率达到 23.56%,最 小 增 长 率 为 2014 年 的 2. 32%。但 2014—2018 年,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和占比 都在减少,年复合减少率为 2.2%,但减少率逐年 降低。由于行业需求、政策环境等因素,2019 年 建筑业农民工占总农民工数量的 18.7%,比上年 增加了 1%,与之对应的建筑业农民工月工资却 提升了 8.5%,明显高于整体农民工月工资6.5% 的增长率[5],但 2020 年仍然出现了 3.88%的减少 率,建筑业农民工数量减少了 210 万人左右,由此 看出,建筑业对于农民工的吸引力逐渐下降。从 建筑工人年龄结构上看,建筑工人老龄化程度严 重。根据《中国人口和/p>

由于计划生育、生育理念等原因,中国人口态 势开始转变,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7],劳动力将 出现大量缩减,由此可以推断,建筑业劳动力将面 对“供不应求”的状况。而建筑工人老龄化严重、 整体素质较低、流动性较大等问题都制约着建筑 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项目规模的扩大。建筑 业市场面临“用工荒”的困境,阻碍了建筑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2、建筑业劳动力需求的多情景预测

2.1 预测模型构建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对建筑业生产总值的劳动 生产率指标定义,本文借鉴戴国琴[8]的劳动生产 率产出法构建以下计算公式。

式中: Qt 为 t 时期中国建筑业劳动力; Qt +1为 t+1 时期预测的中国建筑业劳动力; Dt 为 t 时期建筑 业生 产 总 值; Pt 为 t 时期建筑业劳动生产 率;RD( t+1) 为 t+ 1 时期建筑业生产总值预测增长 率; RP i( t+1) 为 t+1 时期第 i 个因素造成的建筑 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其中建筑业生产总值、劳 动生产率均消除通货膨胀影响,本文将从事建筑 业的农民工数量作为建筑业劳动力,将计算所得 的单个从事建筑业农民工对应的生产总值作为劳 动生产率。本文主要考虑产业规模、工业化渗透率、数字化渗透率以及产业培训率对建筑业劳动 生产率的影响,从而影响建筑业劳动力需求,其中 以装配率代表工业化渗透率,即装配式建筑在新 建建筑中的比例; 以建筑业数字化投入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代表数字化渗透率; 以中级以上技工数 量占建筑业劳动力的比例代表产业培训率,具体 预测模型如图 1 所示。

2.2 情景模拟

2.2.1 产业规模扩张情景

李平等[9]根据经济传导机制,考虑宏观政策 等因素对 GDP 增长进行多情景预测,提出我国 GDP 缓慢、基准、高速发展情境下的增长率。在 “中国在 2035 年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的远景目标背景下,林毅夫指出在经济环境 良好的情况下,可能实现 5% ~ 6%的年增长率,并 且 202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2021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以上”的发展目标。借鉴张英杰等[10]的做法,根据 GDP 增长与建筑 业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关系构建公式,计算建筑业 生产总值增长率。

式中: Bt +1为 t+1 时期建筑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率的预测值; Bt 为 t 时期实际建筑业生产总值年 均增长率; Et +1为 t+1 时期 GDP 年均增长率的预 测值; Gt 为 t 时期实际 GDP 年均增长率。通过预 测分析,“十二五”期间建筑业生产总值实际增长 率比增长预测值低 1.4%左右,“十三五”期间建 筑业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比增长预测值低 1.7% 左右。我国建筑业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的关系在 2017 年发生了转变,2005—2017 年建筑业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均高于 GDP 增 速,而 2017—2020 年建筑业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 率均低于 GDP 增速,2017 年建筑生产总值增长 率为 3.9%,与当年 GDP 增长率相差 3%。并且考 虑到中国目前城镇化率已经高于 60%,社会对于 房屋建筑需求降低,每年新签合同额出现下降趋 势,由此推断中国建筑业生产总值增长率开始进 入缓慢增长阶段。参考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建筑业发展规律的经验,建筑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产 业规模将出现缓慢甚至负增长情况。该情景产业 规模的扩张速度以国家整体 GDP 水平年增长率 及“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实际建筑业生产总值 增长率为依据进行数据修正,将产业规模设置相 关的缓慢、基准、快速扩张情景,具体见表 1。

2.2.2 工业化渗透率提升情景

劳动生产率低下一直是困扰建筑行业发展的 大问题,从全球行业发展情况看,1995—2015 年, 全球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复合增长率仅为 1%,明显落后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与制造业劳动 生产率增长速度,其中建筑业发达国家工业化进 程较快,劳动生产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近年来 很大程度上停滞不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正在兴 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建筑业 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从中国行业发展情况看, 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同属第二产业的行业相比,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建筑业仍然处于需求要素驱动发展的阶段, 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仍然存在生产 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11]。工业化 建造采用流水化作业模式,使用机械化和自动化 设备,进行批量化、构件可复制化生产,提高时间 利用率,缩短作业时间,从而减少对建筑工人的数 量需求。目前,中国政府正在以装配式建筑为抓手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十三五”装配式建筑 行动方案》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分别明确指 出在 2020 年与 2025 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 筑比例的 15%与 30%。新加坡、日本、丹麦等装 配式建筑发展较早的国家装配率已经达到 70%, 90%,85%,而中国 20.4%的装配率水平与建筑工 业化发达的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该情景参照国家发展政策、国外工业化情况, 设置缓慢、基准、快速三种工业化渗透率发展情 景,到 2035 年,工业化渗透率分别达到 40%, 50%,60%。

2.2.3 数字化渗透率提升情景

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数据方法描述产品对 象信息,从而实现产品定义的一致性[12,13],数字 化的目标是实现产品定义和信息描述标准化。根 据麦肯锡对数字化指数的分析,建筑业的研发支 出少于收入的 1%,而汽车与航空航天行业达到 了 3.5% ~ 4.5%[14]。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技术 创新和数字工具应用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但国 家正在大力推进智能建造和工业化建造,鼓励使 用 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以解决劳动 力短缺、劳动生产率低、行业技术低下等问题。麦 肯锡报告中指出,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能够提升 14% ~15%的劳动生产率[15]。

该情景根据中国建筑业与制造业数字化现 状,提出缓慢、基准、快速发展情境下的数字化渗 透率,到 2035 年,数字化渗透率分别达到 5%, 20%,35%。

2.2.4 产业培训率提升情景

在建筑业中,除了经济和技术情况,教育也是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16]。在现代建筑业 环境下,生产人员经过教育,掌握相关施工方法和 施工设备技术,提高技能娴熟度,从而提升劳动生 产率。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由于人工智能和自 动化技术的运用,2030 年中国对熟练工人的需求 将增加 28%[17],因此在科技变革的背景下,建筑业 亟需加大产业培训力度。通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 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均培训费用每增加 1%,劳动生 产率将提升 0.607%[18]; 在职培训员工比例每增加 1%,企业劳动生产率将提升 0.6%,但随着培训员 工比例增高,劳动生产率提升效果逐渐弱化[19]。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及制造业经验,设置缓慢、 基准、快速三种产业培训率发展情景,到 2035 年 产业培训率分别达到 25%,35%,45%。

2.2.5 多情景需求分析

2008—2010 年由于技术装备进步、建筑业劳 动力的技能娴熟水平提升,劳动生产率以 2.2%的 年复合增长率提升。而国家从 2011 年正式出台 文件推行装配式建筑,到 2020 年,中国装配式建 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达到了 20.4%,数字化 渗透率达到 1%,产业培训率达到 5. 8%,2011— 2020 年由于技术装备升级更新、装配式建筑的推 行、信息技术进步、产业培训提升等原因,劳动生 产率以 3.6%的年复合增长率提升。

考虑到中国建筑业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渗透率、数字化 渗透率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较差,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工业化渗透率对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效果将更加显著,2020 年的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比 2010 年提升了 55%,但是由于 2020 年的劳动生产率基数增大,2021—2035 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将先提高后减少,整体年复合增长率将减小。本文在自然情境中不考虑工业化渗透率、 数字化渗透率、产业培训率的影响,将产业规模设 置为基准情景,由于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行业退 出率较高,工人技能水平提升速度减缓,到 2035 年 劳动生产率将提升 15%。在此情境下,建筑业劳动 力需求将在 2027 年达到 5794 万人的峰值,到 2035 年,建筑业劳动力需求将达到 5251 万人。考虑产业规模扩张、工业化渗透率提升、数字 化渗透率提升及产业培训率提升的影响,需求预 测组合形成 81 种具体情景。在产业规模缓慢扩 张的情景下,由于产业规模增长率相对较低,建筑 业劳动力需求增长率逐年降低,预测 2035 年建筑 业劳动需求最低为 3681 万人,最高需求为 4054 万人,整体建筑业劳动力需求比自然情景下减少 1200~1600 万人。在产业规模基准速度扩张的情 景下,大部分情景的劳动力需求峰值出现在 2023—2024 年,总体分布在 5365 ~ 5484 万人,预 测 2035 年劳动力最低需求为 4108 万人,最高需 求为 4523 万人。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的情景下, 大部分情景的建筑业劳动力需求峰值出现在 2024—2026 年,总体分布在 5437 ~ 5603 万人,最 低劳动力需求为 4385 万人,最高劳动力需求为 4828 万人。

3、建筑业劳动力供给的多情景预测

3.1 预测模型构建 鉴于建筑业劳动力数据不够全面,本文借鉴 Stock-Flow 模型,根据建筑业劳动力特征,建立“流入流出”模型解释建筑业劳动力供给,首先流 出部分为建筑业原有劳动力退出部分,即包括建 筑业原有劳动力退休人数与工作事故死亡人数, 可以解释为由于人口老龄化及安全施工等原因造 成的原有建筑业劳动力的人口结构变化,关键因 素为建筑业劳动力人口结构变化系数; 流入部分 为非建筑业劳动力进入到建筑业工作人数,主要 考虑非建筑业劳动力的流入,关键因素为非建筑 业劳动力参与率。“流入流出”模型具体见图 2。根据模型建立以下预测计算公式。

式中: Si+1为 i+1 时期的建筑业劳动力供给; Si 为 i 时期的建筑业劳动供给; Pi 为建筑业劳动力人口 结构变化系数; Ti 为 i 时期的非建筑业劳动力供 给; Wi-1为 i-1 时期非建筑业就业劳动力参与率。本文将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作为建筑业劳动 力供给,将建筑业农民工变动数量占非建筑业就 业劳动力的比例作为非建筑业就业劳动力参与 率。根据《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 计年鉴》中的 2008—2020 年的建筑业农民工、社 会劳动力、非建筑业就业劳动力等数据计算,将 W 设为 0.000265; 由于缺少建筑业劳动力退休率,本 模型以中国劳动力 4.7%的退休率替代[10~ 19],考 虑到工作死亡率与人口老龄化,将 P 设为 0.945, 建筑 业 原 有 人 口 结 构 变 动 退 出 率 为 5. 5%。2008—2020 年建筑业劳动力供给预测结果与真 实数据相关性为 0.91,说明模型效果良好。

3.2 情景模拟

由于建筑业的工作条件较差、薪酬和福利待 遇水平较低,新生代农民工对建筑业岗位的满意 度降低,进入建筑业的意愿降低[20]。为更好地进 行情景分析,本文对影响建筑业劳动力供给的关 键因素 W 和 P 进行敏感性分析,变动幅度设置为 -10% ~10%,以 2018 年为例,参数 W 对建筑业劳 动力供给有较大影响,W 正幅度变化对于劳动力 供给有更大的影响,参数 P 对建筑业劳动力供给 的影响比参数 W 更为敏感,具体结果如表 2,3 所示。

考虑参数 P 和 W 的变化影响,本文设置三个 情景进行建筑业劳动力供给预测。情景一为消极 供给状态,建筑业对于社会劳动力的吸引力降低, P = 0.936,W= 0.000251; 情景二为基准供给状态, 延续历史趋势,P = 0.943,W = 0.000264; 情景三为 积极供给状态,考虑政府及行业采取措施促进社 会劳动力进入建筑业,建筑业对于非建筑业劳动 力的吸引力提高,P = 0.950,W = 0.000278。根据 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11—2019 年统 计数据推算 15~64 岁人口比重变化,社会总劳动 力在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沿用 2019 年数据。根 据预测结果,消极情景下,到 2035 年建筑业劳动 力供给将为 3746 万人; 基准情景下,到 2035 年建 筑业劳动力供给将为 4154 万人; 积极情景下,到 2035 年建筑业劳动力供给将为 4608 万人。

4、建筑业劳动力供给的多情景预测

在自然情景中,建筑业劳动力一直处于供不 应求的状态,消极、基准、积极劳动力供给状态下, 最大劳动力缺口将分别出现在 2031,2030,2029 年,预计到 2035 年,消极、基准、积极劳动力供给 状态下的建筑业劳动力缺口分别为 1505,1097, 643 万人,缺口率分别为 28.7%,21%,12.2%。

综合考虑产业规模、工业化渗透率、数字化渗 透率、产业培训率对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 用,部分情景能够实现建筑业劳动力供求平衡。在产业规模缓慢扩张情景下,到 2035 年,消极的 建筑业劳动力供给满足了 S24,S26,S27 情景下的 建筑业劳动力需求; 基准状态下,27 个情景均在2029—2035 年实现建筑业劳动力供求平衡,其中 S27 最早在 2031 年实现建筑业劳动力供求平衡, S1 在 2035 年实现建筑业劳动力供求差异最小; 积极状态下的建筑业劳动力供给最早 2027 年实 现建筑业劳动力供求平衡。在产业规模基准扩张 的情景中,消极状态下的建筑业劳动力供给均不 能满足建筑业劳动力需求; 建筑业劳动力供给基 准状态下,S53,S54 在 2035 年实现建筑业劳动力 供求平衡; 建筑业劳动力供给积极状态下,满足了 27 个情景的 2035 年建筑业劳动力需求,其中 S54 最早在 2031 年实现建筑业劳动力供求平衡,S28 在 2035 年实现劳动力供求平衡。在产业规模快 速扩张的情景中,消极和基准状态下的建筑业劳 动力供给均不能满足需求,在建筑业劳动力供给 积极状态下,9 个情景在 2035 年将达到建筑业劳 动力供求平衡,其中 S73 供求差异最小,约为 4.4 万人,4 个情景在 2034 年将达到建筑业劳动力供 求平衡,S81 最早在 2033 年实现供给平衡,具体 情景描述及建筑业劳动力供求平衡情景见表 4。

在建筑业产业规模基准扩张的情景下,工业 化渗透率、数字化渗透率快速提升、产业培训率基 准发展的情景才能填补自然情景下的缺口,整体 劳动生产率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53%,劳动生产 率提升 45.5%。但是通过吸引年轻劳动力和提高 建筑业劳动力参与率,从供给侧增加建筑业劳动 力能够提早实现建筑业劳动力供求平衡,以 2035 年实现建筑业劳动力供求平衡为目标,建筑业劳 动力平衡最优情景具体见表 5。

5、应对措施

综合分析建筑业经济增长速度、中国人口老龄化、“二胎”政策等条件,建筑业劳动力需求将 随着经济增长和建筑产业规模的扩大而增长,而 劳动力供给随着人口结构变动而减少,在 2035 年 将出现巨大的劳动力缺口。但是工业化技术、数 字化技术和产业培训能够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减少 行业劳动力需求,建筑业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能 够增加建筑业劳动力供给。为应对 2035 年建筑 业劳动力需求,结合建筑业劳动力现状,从需求侧 和供给侧提出以下建议。

5.1 完善工业化智能化建造技术创新体系及协同发展路径

完善建筑业工业化建造与智能化建造技术创新体系,营造行业创新氛围。加强高校教育的创 新文化建设,设置智能化建造等新工科专业,推进 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建造技术 的融合应用。加大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支持 力度,鼓励企业建立工业化建造与智能化建造相 关技术中心,开展新型建造方式核心技术的原始 创新和集成创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研 究开发任务、主持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

开拓以市场为主导的工业化建造和智能化建 造协同发展路径,引领行业创新技术发展。根据 国内行业发展现状、经济环境以及国际先进经验 建立建筑业工业化建造和智能化建造技术标准体 系,以装配式建筑为抓手,以 BIM 为核心技术,实 现关键技术与管理创新,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建 造数据集成管理。

5.2 建立建筑产业工人培训经费管理标准体系并完善动态培训体系

建立建筑产业工人培训经费管理标准体系, 保障职业培训持续高效开展。组建专家团队共同 编制建筑业职业培训经费管理国家标准,参考国 际先行经验并结合国内现状确定建筑业职业培训 经费提取基数、提取率、经费使用、调整原则等内 容,单列培训经费并作为不可竞争费用纳入造价 计算范畴。推动地方结合行业发展状况、建筑产业工人结构、培训成本差异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 地方标准,形成国家基础标准与地方标准相结合 的建筑业职业培训经费管理标准体系。

依据建筑业市场需求完善培训内容,形成多 元主体参与的以技能培训为主体的动态培训体 系。在“工业化建造”“智能建造”和“绿色建造” 等新型建造方式和理念背景下,根据行业市场需 求聚焦于关键工种与新增工种的技能要求及技术 操作规范,完善建筑业职业标准,动态调整并强化 技能培训内容,形成“特殊工种—关键工种—一 般工种—普工”分类施教的培训体系。

5.3 增强行业吸引力并拓展劳动力引进途径

美化行业形象并完善权益保障制度,增加建 筑业吸引力。借鉴日本、德国等建筑业发达地区 经验,发挥媒体及舆论优势宣扬重大项目建设工 程,例如雷神山、火神山建设项目,弘扬建筑产业 工人工匠形象。推动建筑企业建设特色企业文 化,制定与技能等级挂钩的薪酬发放制度,增强企业和工人的粘性,降低建筑产业工人流动性。改善建筑产业工人生活环境,制定建筑工人最低生 活标准,积极构建建筑工人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建筑业劳动力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制定全国统一 的建筑产业工人信息管理平台数据标准,加快推进“全国、省份、城市”三级数据收集及平台对接 工作,整合并优化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合同管理、薪酬发放等平台功能板块间的数据协同,规范建筑产业工人权益保障制度管理。

扩展建筑业劳动力引进途径,增加行业劳动 力。推动建筑企业参与招生计划制定、专业课程 方案编制、实训教学等环节,增加实训课程比例, 增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定向输出行业劳动 力。招募社会学徒,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 式,加强转岗技能培训,促进非建筑业劳动力进入 建筑业劳动力市场。

6、结语

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增大了行业劳动力需 求,但是人口老龄化、行业吸引力低下等原因造成 了建筑业劳动力供给减少,在自然情景下预计到 2035 年,中国建筑业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到 1097 万人,我国建筑业劳动力供求失衡问题日益严峻。通过预测情景分析,调节产业规模扩张速度、建筑 业工业化渗透率、数字化渗透率、产业培训率以及 建筑业参与率,最快能够在 2027 年实现建筑业供 求平衡。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建筑业劳动力失衡问题将制约行业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对标 发达国家建筑业发展规划,通过顶层思考和设计, 从战略与政策等方面推动工业化建造与智能化建 造协同发展、加强建筑产业工人培训经费管理与 技能培训、提高建筑业岗位吸引力,有助于实现建 筑业劳动力供求平衡,以支撑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1,38(04)

微信号:kyan2588(点击一键复制)
加微信好友,免费领取2022联考答案精准估分
推荐资料
答案已出!2022届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参考答案,快速估分尽快准备复试!
1.51M 下载 6973
新鲜出炉!2022届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解析,帮助你快速精准估分!
904.16KB 下载 6946
快速估分,2022届管理类联考数学真题参考,快来对答案吧!
2.06M 下载 6699
答案来了!2022届管理类联考逻辑真题参考答案,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2.57M 下载 6456
2023届MBA提前面试一般四五月就会开始,MBA提面的申请资料要提前准备好。
730.84KB 下载 6399
2023届MBA考研大战已打响,做好提前面试准备明年顺利上岸!
2.98M 下载 6144
原创全真模拟卷,高频考点全包括,适合最后冲刺提升应试技巧,快速提分!
1.11M 下载 2493
2023届管理类联考早已打响,专硕君在这里为所有MBA人送上一份高效的学习方法。
0.00KB 下载 2461

推荐阅读

MEM和MBA区别在哪?哪个含金量高?
MEM 报考

猜你喜欢

9月5日 | 2022年入学同济MEM宣讲会
MEM 招生宣讲

© 2020-2025 EMBAhope.com 粤ICP备1910472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49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