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公益之路能够走多远?一份以赋能他人为目标的事业能做到什么程度?一位始终向光而行的人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赋启青年发展中心的创始人、2008级复旦MBA校友周颖Joey用她的一生做出了回答。
周颖
2008级复旦MBA校友
复启教育与赋启青年发展中心创始人
今年6月,同学老师们惊闻周颖因病逝去,而她留下的公益机构已直接影响了6万人次大学生和青少年,覆盖全国超过300余家社团,为近50家公益组织提供志愿者……她深怀大爱的灵魂熠熠生辉,照耀和感动了无数人。
我们相信周颖的故事不会结束。在复旦MBA,还将有许许多多同学与周颖一样拥有可爱和闪光的灵魂:他们视公益和创新为毕生之所愿,而复旦MBA也成为他们身后最重要的支持。
爱,让她们找到
自己与社会的真正联结
“我跟小颖是在复旦读书的时候认识的…”回忆起与周颖的相识,作为其MBA同学和创业合伙人的赵倩还是会自然地露出微笑:“就好像两个人天然会被彼此吸引一样。”
2008年,同为复旦MBA学生的赵倩和周颖相识于课堂,一颗有趣的灵魂遇到另一颗。“多一些体验,少一些目的”
周颖和赵倩
当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和华南雪灾,让不少复旦人纷纷把目光投向公益领域,赵倩和周颖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她们很快就报名加入了复旦MBA爱心委员会。彼时,爱委会还只是一个成立不久的新生社团,以助学服务为主,同学们募集善款,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但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发展愿景。满怀热情的周颖和赵倩等同学,利用他们所学的管理知识,在对国内外其他优秀公益组织进行调研之后,拿出了一份评估报告,并在报告中对爱委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不少中肯建议。
时隔多年,复旦MBA项目副主任戴宁红老师依然还保留着这份报告:“当时小颖她们把报告交给我,我就跟她们讲,与其做一个爱委会的评判者,不如把自己变成一个行动者。”戴老师的话让周颖、赵倩等人深受启发和鼓舞。她们也由此从公益的“理论派”,真正变成了“实践派”。
2009年夏天,她们牵头发起了一次“我很棒”夏令营,带领复旦同学们来到宁夏西吉的贫困山区进行暑期支教。这次实践活动彻底改变了她们的人生。在支教团队的陪伴与启发下,孩子们一点一点发生着变化,脸上逐渐洋溢出的自信和笑容。团队成员也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强大力量,并且越来越乐在其中。
在共同的兴趣实践中,大家彼此心灵相通,关系愈发紧密。到毕业时,几位支教伙伴干脆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原本稳定高薪的工作,转而进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公益探索,每个月给自己发2000块工资,却依然兴高采烈。“我们想趁年轻的时候去不计成本地搏一次,去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也想看看我们在一起究竟能创造怎样的梦想。”赵倩说。
“以小颖她们的能力,完全可以拿到一份非常好的offer,在职场绽放光华,但她们却义无反顾投入到青少年成长启迪的公益事业。”提到这件事,MBA同学兼好友、上海复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aise 3D)创始人兼CEO封华始终为周颖和她的伙伴们感到骄傲:“对她们来说,这是非常能令她们兴奋和全情投入的工作。”
“这也是复旦MBA教育理念的一次延伸。”戴宁红老师总结道,“在复旦MBA,我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着力于一种底格式的培养与塑造,希望启发学生逐渐认知自我,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才华,找到彼此的共同点,从而实现自己与社会的连结,而小颖和她的伙伴们,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向光而行,
世界就会变得更好
一同前往宁夏的支教团成员中,有一个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男生陈双卯(Daniel)。后来,他成了周颖最挚爱的丈夫、最亲密的事业拍档,在公益之路上相扶前行。尽管在人生最后阶段,周颖已经饱受病痛折磨,消瘦憔悴得脱了相,但在Daniel心中,妻子永远是那个在宁夏西吉的满天星光中与他微笑同行,美丽得令人心动的女孩。
远行支教一开始并不顺利,他们睡在教室的硬桌椅上、没有足够的水来洗脸刷牙、孩子们最初也表现得疏离冷淡,甚至支教队员在餐馆吃饭,偶尔都会被“坑钱”……作为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之一,Daniel越来越沮丧:“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我们真的可以改变这些孩子吗?”然而,和周颖的一番对话改变了Daniel的想法。
身为领队,周颖也担负着巨大压力,但她始终乐观又积极。在西吉夏日的天空下,周颖笑着告诉Daniel:“你一定要看到事情光明的那一面,并且相信这个光明的事情存在,它就一定会有改变,世界就一定会变得更好!”
“你知道吗?在满天的星光下,她的眼睛里好像也闪着星星,对我说我们都要向光明而去。”这一刻,Daniel深深爱上了眼前这个的女孩。之后,从复旦MBA爱委会的一系列爱心活动,到毕业后的公益创业,再到共同创办赋启青年发展中心,Daniel与周颖始终相携相伴,在培养青年领袖教练、引领青年发展这片公益领域不断深耕。
“跟着青年人一起成长,就是跟着祖国的未来一起成长。”这是周颖与Daniel共同的信念。他们相信,激发一个青年的能量,就能以他为中心辐射影响更多人;大家一起来创造价值,社会才能变得更好。“小颖她一直都希望,赋启能够成为本土最棒的大学生公益机构,影响更多大学生。”Daniel说。
而在始终关注着他们的戴宁红老师看来,在周颖这一群人身上,可以找到很多复旦人共有的精神,比如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和品质,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这些都是复旦MBA学生普遍认同并践行的价值观。
“从1991年到今天,无数从复旦管院走出的学子覆盖了这个社会的各行各业。他们都像周颖们一样,在各个岗位上奋力前行,努力付出,在社会最需要的时刻将自己的所学所能全情投入,这就是复旦人务实的精神,也是复旦人的责任与担当。”戴老师总结道。
以爱之名,
生命会无限延伸
“对我来说,生命中难得会遇到一个如此完美的女孩,乐观、坚强、积极向上,能量无限充沛,挫折和忧伤这样的词汇从来不会出现在她的字典里面。”封华这样形容他记忆中的周颖。像封华一样,身边很多人都认为,周颖就像一颗星星,总是给别人以温暖和力量,相处起来妥帖又舒服。
周颖去世后,亲友们为她举行了一场人生告别会。同学、亲友、公益伙伴、多年来被她帮助和改变的孩子们……大家从天南海北赶回上海,许许多多悼念的声音汇成清辉星河,照亮她远行的路。正如戴宁红老师在告别会上的发言:“她是一朵绽放的玫瑰,她留下的每一个主意都放射出灿烂的生命之光。”
在周颖留下的众多“主意”当中,“Diggers青年领袖教练计划”是光芒最璀璨的一个。Diggers,意为“挖掘者”,周颖和伙伴们希望通过这一项目,培养更多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使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做到实现自我。由“Diggers计划”延展开来,2013年,赋启青年发展中心正式注册成非营利社会组织,推动“让助人者更专业”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为青年提供赋能和启迪教育。
8年来,赋启影响了无数年轻人,让那些初入大学、有些不知所措的青年在此相聚,有了心灵的安处,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此外,周颖、赵倩、Daniel等人当年发起的“我很棒”夏令营,也在一届又一届复旦MBAer的坚持和传承下,成为复旦MBA爱委会的品牌项目。10余年光阴荏苒,在“勇担社会责任、成就未来精英”的共同信念下,爱委会依托复旦MBA丰富的管理学、心理学资源,以关注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为重点,在MBA同学与贫困山区的孩子之间搭建起一座座爱心桥梁,助力他们树立更加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足迹遍布西北西南多个省份,形成了极大影响力。
“我们的公益项目不是扶贫,也不是简单支教,而是正向的心理建设和积极的心理引导;我们的夏令营,不仅传递关爱,更传递平等和尊重。”在戴宁红老师看来,这正是复旦MBA教育的愿景和使命的体现,“复旦MBA培养的是能够影响世界、有使命、有担当的领导者,只有怀揣利他之心,怀揣情怀和大爱,才能在商业和社会中走得更远。”
“生命的自由并不来自于拥有任何东西,而是来自于开放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小颖的生命旅程虽然只有短短39年,但她的生命又是无限延伸的。”戴宁红老师动情地说,“在这段旅程中,她忘我地付出和创造,找到了自己的天赋、伙伴、使命和人生的意义,将一份赤诚的爱和美好奉献给了这个世界。”
周颖已经走完了自己的英雄之旅,但她的能量就像一颗颗种子从复旦MBA散播到四面八方。
爱,仍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生生不息。
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周颖
公益,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硕神州”(即作者为专硕神州;下面的来源也是同样的道理)、“来源:MBAHOPE”、“来源:EMBAHOPE”、“来源:MEMHOPE”、“来源:MPAHOPE”、“来源:MPAccHOPE”的所有作品(或者专硕神州用其他转悠名义发布的作品),均为专硕神州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硕神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来源于专硕神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任何侵权或者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yes@zhuanshuocn.com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