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愿大家在刚刚开启的2022年脚踏实地、奋勇拼搏,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1、说中国:
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内容简介
许倬云教授以系统论的方法,围绕着“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从新石器时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讲述“华夏/中国”这一个复杂的共同体是如何不断演变的。本书的结构体例、行文风格,均属于“大历史”的范畴,没有铺陈细节,也没有繁琐的论证,而是选择每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点,以及相互间的互动,来勾勒出各个时代的面貌,其中多有令人击节的真知灼见,也不时流露出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深切关怀。
作者简介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誉退休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荣获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主要作品有《汉代农业》《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我者与他者》,以及《历史大脉络》《从历史看管理》《从历史看时代转移》等。
2、第五次开始:600万年的
人类历史如何预示我们的未来
内容简介
《第五次开始》是一个考古学家用半生的探究和思考,为我们找到一个清晰、好懂、有力的认知工具,用“五次开始”可以刷新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知。正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罗新教授所说:“很少有考古学家如此透彻地关注未来,更少有关注未来的学者如此满怀乐观。罗伯特•凯利透过考察人类全部的过去认识现在并触摸未来,演示了历史的巨大价值。”将600万年浓缩进280页,专为普通读者而写,惊人的考古细节和历史现场感,强烈的忧患意识,满载未来考古学家的今日启示,这是一本能够给多层次、多领域读者带来助益的作品。
作者简介
罗伯特•L•凯利(RobertL.Kelly),国际知名考古学家,曾任美国考古学会会长,美国怀俄明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以狩猎-采集者社会为主要研究方向。从1973年开始,凯利教授参加和主持了北美西部和世界各地的考古发掘。长期担任世界考古学领域的重要刊物《美国古物》(AmericanAntiquity)主编。2017年,凯利教授入选德国洪堡教授计划。主要代表作有:《考古学》(Archaeology,再版7次),《考古学:脚踏实地》[Archaeology:Down to Earth,与戴维•赫斯特•托马斯(DavidHurst Thomas)合著,再版5次],《觅食幅度》(TheForaging Spectrum,1995),《狩猎-采集者的生活方式》(TheLifeways of Hunter-Gatherers,2013),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
译者徐坚,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在考古学理论、考古学史和青铜时代考古学上卓有建树。代表著作有《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名山:作为思想史的早期中国博物馆史》,译作有《中国艺术史》《理解早期文明》《第五次开始》等,发表论文30余篇。
3、1898年的夏日
——一个德国记者的中国观察
内容简介
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一年。德国《法兰克福报》的记者保罗·戈德曼,受报社指派,在这一年来到了中国,专程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司法等进行考察。他从香港登陆,经广州、上海深入中国腹地汉口、武昌、胶州、天津、北京,采访了李鸿章、荣禄、陈季同、广东总督秘书兼厘金局局长、上海道台等晚清人物。作为外国人探访中国的历史记录,该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读者可以通过富有现场感的“他者”视角,感受晚清帝国在艰难危局中转型的重要历史细节,进而看到清末中国社会的鲜活风貌。这既是一本历史书,也是一本文学书,有清晰的社会风貌,也有鲜活的历史场景。通过外国记者的眼睛,普通读者可以看到1898年的风情与故事,专业读者则可以验证某些史料和细节的真实。
作者简介
保罗·戈德曼(PaulGoldmann),1865年1月31日生于德国布雷斯劳市(现为波兰弗罗茨瓦夫市),1935年9月25日在维也纳去世,奥地利及德国新闻工作者、公关人员、旅行作家、戏剧评论家、翻译。1892年至1902年,他在布鲁塞尔,巴黎和中国担任《法兰克福报》的记者,并于1898年期间在中国进行游历和采访。吴伟栗,旅居德国华侨,长春市人,曾主修通讯工程、汉语言文学、经济信息学等专业。九十年代曾在中国从事边贸、运输、酒店、房地产等业务,1998年赴德国留学,2001年创立德国格兰茨公司(GLANZGmbH),在国际贸易、酒店、文化交流等多领域发展。2013年整理出版本书的德语版。
4、跨越不可能:
如何完成高且有难度的目标
内容简介
大多数人做事,都只是希望将效率提升10%、20%……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是否有一种方法能够将自我效能提升500%,甚至更高呢?如何完成高且有难度的目标?如何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巅峰表现专家史蒂芬·科特勒用前沿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研究了各行各业的高手,包括极限运动员、特种部队士兵、艺术家、科学家、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领域高手,重点研究四种心理认知能力——动机、学习力、创造力和心流,证明跨越不可能的背后有一套生物学公式。普通人按照这套公式去做,也能够实现巅峰表现,在短时间内成为高手,获得超预期的成就。
作者简介
史蒂芬·科特勒(StevenKotler),全球心流体验专家、巅峰表现专家、“心流基因组计划”研究创始人,同时也是《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作家、资深记者。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著有《盗火》《创业无畏》《富足》等畅销书,作品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
5、我们星球上的生命
——我一生的目击证词与未来憧憬
内容简介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是一部给全人类的警醒之作。94岁的大卫·爱登堡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走遍全球,探索自然世界。在非同寻常的人生历程中,他阅尽了自然界丰富壮丽的奇观,也目睹了全球生态环境遭遇的戏剧性变化。大卫·爱登堡站在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上,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大卫·爱登堡怀抱对生命世界的敬畏和热爱,呼吁人类捐弃分歧,联起手来应对共同的命运。他提出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包括采用甜甜圈模型,转向绿色增长,变革饮食结构,让出更多空间等。未来已来,时不我待,保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这是这位已过鲐背之年的老人给予我们的最后叮嘱。
作者简介
大卫·爱登堡(DavidAttenborough),生于1926年。“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英国杰出的博物学家、探险家,BBC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1985年被授予爵士称号,2005年获颁皇室功绩勋章。大卫·爱登堡曾主持制作多部享誉全球的纪录片,包括《生命》三部曲、《地球脉动》《冰冻星球》《蓝色星球》《植物的私生活》《猎捕》等,多年来,他与BBC自然纪录片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了地球上大大小小的角落,通过多部不同主题的自然纪录片,将地球上变化万千的生态环境和生命世界的壮丽绚烂,生动而真实地呈现给观众,并向人们传达认识自然的新方式和标准。他目前是大英博物馆和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托管人,兼任皇家鸟类保护学会副总裁、皇家自然保护学会主席。乔尼·休斯(JonnieHughes),BBC地球发展部王牌制片人,著名科学作者,担任过多年生物科学讲师,《美国国家地理》《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科普专栏作家,曾获得多项自然、摄影、编辑奖项。著有《锥形帐篷的起源:思想如何进化》。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硕神州”(即作者为专硕神州;下面的来源也是同样的道理)、“来源:MBAHOPE”、“来源:EMBAHOPE”、“来源:MEMHOPE”、“来源:MPAHOPE”、“来源:MPAccHOPE”的所有作品(或者专硕神州用其他转悠名义发布的作品),均为专硕神州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硕神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来源于专硕神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任何侵权或者不同意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yes@zhuanshuocn.com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