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

EMBA

网聚EMBA的力量
切换项目
登录后,EMBAhope更懂你,内容更有趣
发布头条
分享独家资讯
发布问答
有问题就有答案

MBA职场 | 6个简短、明确且有用的人生建议,值得一看!

MBAhpoe

2021-12-29 01:57:51

+关注
今天与你分享六个心理学方向的建议,都是可以立刻应用到生活中的指南。

年关将至,很多朋友进入到一年中最繁忙的时间段:千头万绪,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然而回顾一整年,自己认为重要、计划想做的事情,却还没完成,甚至没有开始……

如何在繁杂中保持决断力和行动力,并在其中获得真正的提升?

今天与你分享六个心理学方向的建议,都是可以立刻应用到生活中的指南,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实际的帮助。

01

不要在情绪波动的时候,做任何决策

大脑基本上有两套系统:

处理情绪和直觉的系统,主要由杏仁核负责;

以及处理思考、分析和决策的系统,主要由前额叶皮层负责。

这两个系统是此起彼伏、彼此抑制的。

也就是说,当你感受到情绪波动的时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的大脑感受到了某种威胁的存在,从而调动起杏仁核中储存的情绪场景,暂时接管控制权。

但这时,前额叶皮层是被抑制的。因此,我们的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和控制能力,实际上是处于最低点。

所以,当你产生任何情绪 —— 包括但不限于恐惧、愤怒、焦虑、压力……时,请务必把这几个问题牢牢记在心里,反问一下自己:

是什么东西/事情诱发我产生这样的情绪?

我即将采取的行动和决策,是我乐于看到的吗?

如果先缓一缓再行动,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吗?

一旦你开始让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激活了前额叶皮层,也就抑制了我们的情绪反应。

要知道,情绪波动不会无缘无故产生,它一定只能来源于两种力量:要么是外界的撩拨和诱导,要么是内在的担忧和阴影。

这两种力量不断地蛊惑我们,企图压制我们的理性,让我们被情绪直觉操纵。那么一个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它们一定是不安好心的。

一切想要让我们放弃理性思考、跟随情绪的行为,都必须打一个问号。

因为放弃了理性,也就意味着把自己主宰自己行动的权利,拱手让给了别人。

所以,一些简单的例子是:

当你看到一些让你气愤不已、心绪难平的信息时,不妨问问自己:它是否在刻意地引起我的愤怒和共鸣?如果是的话,它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当你接收到让你立刻去做、不要思考的指令时(骗子常用的手法),不妨问问自己:什么事情能有这么急切,连等一等、想一想都不行?

当你陷入对于未来某些事情的担忧、焦虑和恐惧之中时(尤其是在深夜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件事情需要当下去决策和行动吗?如果不需要,我是否可以等到换一个状态再考虑?

……

一个简单的思维方式是:没有什么事情是真的迫在眉睫,连几分钟都不能等的。

当自己陷入情绪波动的时候,先走出来,再做决策,总会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02

如果一件事情你权衡过利弊,仍然不知道做不做,那就倾向于去做

心理学上,关于后悔有一个经典的模型,叫做「后悔的时间模型」:

从长远来看,比起「做了某事」,我们更容易为「没做某事」而后悔。

尽管这并不是一个理性的现象,但它的确存在,并且会持续刺激你,让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断反刍,产生遗憾和失落感。

因此,为什么要给大脑这样的机会呢?

如果一件事你仔细、认真地考虑过,仍然不知道应不应该去做,那就意味着,去做的风险和收益是大致持平的。你既无法轻易把它放下,又很难迈过去「冒险」的这一关。

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明白:

这件事情再考虑下去也是很难有一个明确结果的,你只是在白白耗费时间和精力而已,不要把精力花在内耗上面,那样毫无意义。

你还不如让自己「头脑一热」,先冲上去,然后再考虑该怎么办。

要知道:关于一件事情,在没有去做之前,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很小的一个局部;更多的信息,你站在原地是看不到的 —— 你必须投入进去、展开行动,才有可能看到。

因此,不要空想,要去行动。

空想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有效信息,你所有的一切想法都只是揣测,只有通过行动,你才能真正知道事情的全貌是什么,对不对,好不好。

哪怕结果不如人意,我们也至少收获了经验,并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当然,「头脑一热」并不是说放飞自我,而是:不要把精力花在考虑「要不要做」上面,而是先去行动,然后再思考「如何做好」。

也就是说:先占个位、报个名,让自己没有退路了,再集中精力去找「预防措施」:既然不能回头了,那我怎么样才能把它做好,尽量避免出问题?

那么,占位之后,该做些什么预防措施呢?我自己的做法一般是:

考虑最坏的情况可能是什么,做好心理准备;

考虑事情可能会演变的几个方向,做好应急预案和 Plan B;

考虑事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指标,做好预测和监测,让自己知道事情是否按照自己所预期的发展……

这或许是让自己的生活不留遗憾的更好方式。

03

思考和行动的时间保持平衡

我们可以把做成一件事的过程,大致分成两种行为,分别是思考和执行。

思考,指的是除了执行之外的所有行为,包括:权衡利弊,构思框架,设定计划,监测复盘……诸如此类。

执行,指的是按照设定好的计划和安排去行动、冲刺,让事情产生实际的进度。

一个理想的情况是什么呢?是这两种行为保持一个交错、间隔和均衡,也就是把一项任务分成一个个小阶段,每个阶段之前有一个计划,阶段之后有一个复盘,按照「思考 - 执行 - 思考 - 执行……」这样的步调去做,基本上保持1:1的均衡。

但实际生活中,更常见的是什么呢?是我们总是沉溺在自己的惯性里面。

打个比方:比如做完一项任务要7天,那么理想的情况可能是:第一天上午考虑要不要做,下午和晚上做计划;第二天白天执行,晚上复盘和做下一天的计划;第三天白天执行,晚上复盘和做第四天的计划……以此类推。

但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状态是这样的:

先花2天时间纠结要不要做,再花2天时间纠结怎么开始,然后一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匆匆忙忙赶工,不过脑子,无暇思考,一心冲刺,终于在最后3天把事情做完……

这不是一个好的模式,因为它很容易使得原本可以做到80-90分的质量,最终可能只有60-70分。

所以,一个简单粗暴的建议是:

不要让自己长时间处于「思考」或者「执行」的状态里面,一定要不断地转换这种状态。

要么从思考切换到执行,要么从执行切换到思考。

比如:我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分析者,所以我给自己设的规则是:严格限制自己「考虑」的时间。

一个项目,我花在考虑「要不要做」上面的时间,不能超过这个项目持续时间的5%;花在构思「如何去做」,搭建大致框架的时间,不能超过这个项目的15%。

再比如:一旦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我发现自己一直都在按照惯常的模式做事,没有经过足够的思考,我就会让自己停下来,暂且休息一段时间,先不急着赶进度,而是好好复盘、检查、核对,看看自己的方向有没有偏差,有没有更好的做法,是否需要调整后面的方针和策略。

同样,如同我经常说的:坚持做每天、每周的复盘,是极其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强迫你从执行状态转换到思考状态。

一旦你发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复盘一定停留在「无事可记」的空白上,那也许就说明:你只是在不断执行,但没有真的去思考过自己在做的事情。

那就意味着你是时候跳出来,审视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在自己每天的日程中,加入更多的思考了。不然,你就只是在生存,而没有真的在生活。

04

大多数你担心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我给大家分享过一个小技巧:做一个「焦虑箱」。

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把这个问题记下来,写在焦虑箱里,同时写上你担心的点、它可能会演变出来的坏结果,再记录下时间。

过一段时间后,你再回来看,你可能会发现:

这张表格里记录的问题,绝大多数压根就没有发生。这个现象也是有研究支撑的。

1999年,有研究人员(Borkovec等, 1999)做过一项实验,结果发现:

1)在所有我们担心的事情里面,大约85%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2)如果我们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大约79%的结果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很多;

3)那些能够放下焦虑的人,比一直紧张、担心的人生理状态更佳,同时也会有更好的状态和能力去处理真正面临的问题。

换言之,在100个问题里面,可能只有3条,是需要你真正去应付和处理的。

剩下的那97个问题,其实都不会对你造成真正的威胁,只会让你不断停留在内耗之中。

那么,你还有什么必要去焦虑呢?

可能有朋友会说:那不还是有3%的问题会发生,并且可能有一些我没有预料到的挑战,也会给我带来麻烦,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

请记住一个基本事实:焦虑和恐惧,对你解决问题是不会有任何帮助的,只会消耗你的精力和锐气。

真正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帮助的,是你自己拥有的资源、能力、经验和心理素质。

所以,如何对抗焦虑呢?

一个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把焦虑和恐惧感,跟「让自己变强」的决心联系起来。

简单来说:一旦开始觉察到自己又陷入对某些问题的焦虑和恐惧里面,就告诉自己:这个问题极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哪怕发生了,我也能处理好。为了应对那些真正会发生的问题,我现在应该努力让自己变强。

这可以有效地帮你摆脱负面情绪和压力的困扰,让你充满动力,去学习、工作、行动、提升自己。

05

遇到博弈和交锋时,先考虑能否合作

政治学家 Robert Axelrod 在他的著作《合作的进化》中,提出了一个博弈游戏:

假定你参与一个游戏,你有一个对手,每一轮的对手都不一样。

每一轮,你可以选择欺骗或是合作。选择前者,你没有损失;选择后者,你损失1枚金币,对手得到3枚金币。

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则各自净获得2枚金币;都选择欺骗,则没有损失也没有获利;一人选择欺骗,另一人选择合作,前者获得3枚金币,后者损失1枚金币。

这个博弈游戏可以很好地抽象和模拟现实世界,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有许多专家开发出了一系列的算法,并让这些算法去参与竞争。那么,最终获奖的算法是什么呢?

是一个被称为「以牙还牙」(Tit for tat)的算法:一开始先选择合作,释放善意;以后每一轮,都模仿对方上一轮的做法。

这个算法单轮收益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在许许多多局游戏之后,它最终的平均收益是最高的。

当然,我不是说一个游戏能够给我们指导,我想表达的是这么一种信念:

在这个世界上,追求共识、双赢和合作,永远是一个对双方都更有利的策略。

它可能未必会让你在一两次行动里面获得最高收益,但长期来看,坚持「合作优先」的理念,你总是能够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

简单来说,当你因为某些原因,可能会跟其他人产生摩擦、竞争、嫌隙或矛盾时,也许你可以考虑先跟对方沟通,提出一个对双方都更好的方案,以求达到一个更长远的安定和团结。

当然,这不是让你避免冲突,更不是让你变得软弱,而是告诉你:先考虑合作,如果合作不成,再考虑竞争。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空耗在无意义的、本可以避免的冲突里面。

如果对方完全没有合作的意愿,或是虚与委蛇、毫无诚意,那也不必畏手畏脚,还以颜色、以牙还牙即可。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几个信念,在这里也分享给大家:

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善意的,如果存在对大家都好的做法,没有必要损人不利己。

做任何事情,优先考虑让相关人士满意(比如用户和伙伴),然后才是自己。

尽量照顾所有人,不要随意去牺牲任何一个人的喜好和感受,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关注到。

06

面对外部世界要沉浸,面对内部世界要抽离

许多人容易犯这样的毛病:

一方面,面对生活的时候,特别容易「想太多」,思绪总是漂浮不定,习惯用一种抽离的、观察者的视角来看待生活。

比如:

休假的时候一心记挂着还没做完的任务;

旅行的时候老是担忧自己的事情和安排;

娱乐的时候感觉「这些东西好浪费时间」;

哪怕跟别人社交、闲谈的时候,也抱着一种功利的目的,想着「拉近关系」「扩展人脉」……

另一方面,当自己陷入回忆或焦虑之中时,反而又用一种沉浸的、代入性的视角去投入,

比如:

不断想象自己遭遇失败或挫折的画面,体验到那种当事的、第一人称视角的感受;不断回忆和反刍自己曾经尴尬、难过的画面,一次次撕开自己的伤疤……

这是许多人的习惯,但实际上,它跟正确做法,完全是背道而驰。

更好的策略是什么呢?

当你面对生活,面对外部世界的时候,采用「自我沉浸」的视角,去投入到生活之中,减少不必要的思考和念头,让自己跟随着临场的氛围去感受,表达,反应,暂时把杂念赶到脑海之外,这才能刺激自己进入心流状态之中。

所以,我现在也在做这样的尝试:暂且关闭自己的思想,不让大脑时时刻刻处于高速运转之中,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感官上,去听,看,闻,触摸,体验,感受,应和,融入。

这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更好地投入生活的方式。

反过来,当你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当你面对自己的恐惧、担忧、羞愧、尴尬、难受……时,你才应该把自己抽离出来,让自己用第三者的视角去审视和观察,避免这些深藏在内心里的负面阴影,对你产生影响和干扰。

一个简单的技巧是:想象一个更加睿智、更加成熟的自己,审视着「现在的你」和「过去的你」,想一想:你们之间会展开什么样的对话?「他」会如何看待你内心世界的那些波浪和雾霭?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一旦把视角抽离开来,很多看似很麻烦很复杂的问题,其实都没有那么困扰 —— 那只是自寻烦恼而已。

希望这条建议,能够切切实实帮助你作出一些改善。

微信号:kyan2588(点击一键复制)
加微信好友,免费领取2022联考答案精准估分
推荐资料
答案已出!2022届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参考答案,快速估分尽快准备复试!
1.51M 下载 3289
快速估分,2022届管理类联考数学真题参考,快来对答案吧!
2.06M 下载 3145
2023届MBA提前面试一般四五月就会开始,MBA提面的申请资料要提前准备好。
730.84KB 下载 3037
新鲜出炉!2022届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解析,帮助你快速精准估分!
904.16KB 下载 2654
2023届MBA考研大战已打响,做好提前面试准备明年顺利上岸!
2.98M 下载 2639
答案来了!2022届管理类联考逻辑真题参考答案,免费快速精准估分!
2.57M 下载 2590
2023届管理类联考早已打响,专硕君在这里为所有MBA人送上一份高效的学习方法。
0.00KB 下载 2002
全真命题,高频考点要点全包括,非常适合最后阶段自我评估与提升!
1.11M 下载 1644

猜你喜欢

MBA进阶学习 | 2021年消失的风口
MBA 高管进修

© 2021-2023 EMBAhope 粤ICP备1910472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4902号